霍布森,约翰·阿特金森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868页(3252字)

【生卒】:1858~1940

【介绍】:

英国经济学家、社会改良主义者,旧福利学派的创始人。

1858年生于英格兰的德比(Derby)。1876~1880年在津大学林肯学院攻读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880~1887年,在法弗沙姆和埃克塞特教授古典文学,在兼任经济学讲师时,由于他的观点过于异端,受到了埃奇沃思(F.Y.Edgeworth)教授的阻扰。1887~1897年,任牛津大学公开讲演讲师团和伦敦大学教育公开讲授协会讲师,致力于工人教育,教授英文及经济学。

1899年任曼彻斯特卫报南非特派员,并就经济学及社会问题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专论,后专门从事研究和写作,直至1940年逝世。

霍布森主要着作包括:《现代资本主义的演进》(“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apitalism”,1894);《工业生理学》(“The Physiology of Industry”,with A.F.Mummery,1889,与默里合着);《分配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Distribution”,1900);《帝国主义论》(“Imperialism:A Study”,1902);《产业体系》(“The Industrial System”,1909);《财富的科学》(“The Science of Wealth”,1911);《理性化与失业》(“Rationalisation and Unemployment”,1930)。

霍布森的经济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消费不足论”、分配理论和他对帝国主义的研究上。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矛盾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其表现是消费不足,并提出了“各享其权,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主张。他的这些理论和主张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有一定影响。霍布森还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研究了帝国主义,指出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提出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说。他的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一些前人还未研究过或还未认识到的新内容,为人们认识帝国主义时代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1.消费不足论 霍布森在他和马默里合着的《工业生理学》着作中揭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谬误。

他不同意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传统见解,即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他认为,由于有消费能力者不对商品提出有效需求,就会形成“消费不足”。有效需求是一种不久将来的消费水平,有效需求不足将限制有利可图的生产活动,进而限制了居民可以提供的有用储蓄总额。由于每个居民可以根据是否对自己有利来进行储蓄,如果所有居民都这么做,其结果必然是过度储蓄,即消费不足。

霍布森认为,“消费不足”是阻碍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中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基本原因是消费不足。后来他在分析帝国主义问题时又把“消费不足”视为帝国主义的经济根源。后来,凯恩斯(J.M.Keynes)在全部完成《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后,才充分认识到他的有效需求这个新概念在霍布森着作里早有预兆,才向霍布森致谢。

2.分配理论 霍布森吸收了费边主义地租论,他区分了每种生产要素的最低维持成本和地租因素之间的差别。

认为从原则上说,剩余价值形成于土地、劳动和资本等要素之中。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存在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讨价还价力量并且获得“强制收益”,结果是在一部分个人和阶级中形成“非劳动收入。”霍布森进一步把剩余价值区分成生产性剩余和非生产性剩余,两者均按非功能性的原则分配,从道义上说,两者都是社会所创造的财产。如果税收能实施它的再分配功能,把财产恢复给它的理应占有者,富人的过度储蓄就会得到抑制,穷人的消费不足也会得到纠正。

霍布森把这种分配思想归纳为“各享其权,按需分配”,并力争使人们认识到并承认经济运行过程会产生寄生性。这是所谓的“霍布森范式”。霍布森从社会改良主义出发,主张提高社会消费力,通过税收把一部分富有阶级的收入转移到国家手中,由国家兴办各种社会福利,但仍保持资本主义的制度不变,这些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有一定影响。

他最初提出这些看法的《分配经济学》也成为了福利经济学初期代表作。

3.帝国主义论 在资本主义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霍布森第一个发表了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专着《帝国主义论》,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了当时最好的概括。霍布森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大国所推行的扩张政策。

他把1870年作为有意识的帝国主义政策开始的一年,而把1880年以后的时期作为加紧扩张的年代。霍布森还分析了帝国主义扩张的原因,他认为帝国主义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投资的影响。

而从事国外投资、推进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力量是金融家,他们是“中心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普通的投资者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多半只是大金融公司手中的工具”。对于帝国主义的寄生性霍布森给予了很大注意。他依据当时在这方面表现得最明显的英国的情况作了揭露。霍布森指出,外国投资收入日益增加,“大不列颠在很大程度上每年愈益成为一个依赖外来贡献而生存的国家”,金融家、国外投资者成了“坐享贡款的阶级”。

霍布森也揭露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掠夺性,他反对为帝国主义辩护的种种论点,他虽然还不了解帝国主义的特点是政治上的全面反动以及其根本原因,但是他从帝国主义时期专制统治的加强,资产阶级政党腐化的事实中,提出“反动不仅可能,而且不可避免”的论点,为人们认识帝国主义提供了有启发性的分析。当然,霍布森对帝国主义的研究包含着根本性的缺陷和错误。

他不了解垄断的意义,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他始终把帝国主义看作一种政策,不了解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所以,他要求缓和帝国主义的内外矛盾,企图把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拉回到自由竞争阶段。

他在分析帝国主义的经济根源时,把帝国主义的产生和“消费不足”说联系起来,提出只要改变错误的分配方法,提高贫困者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就不需要推行帝国主义,这就体现出他是一个社会改良主义者。霍布森提出帝国主义有弊病,不可能长久维持,他寄希望于帝国的联合,达到永久和平的“国际帝国主义”。

这种“国际帝国主义”的观点实际上否定了帝国主义的垄断基础及其矛盾。

另外,霍布森根据他的经济思想坚决反对,只要通过在国内创造财富即可抵消对外贸易损失的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而主张自由贸易。

他极力证明古典学派的经济放任主义不是灵丹妙药,赞成政府干预政策,实行具有再分配性质的国内税收政策,实现社会公正。

霍布森还反对边际效用学说,认为边际效用学说所依据的是实际并不存在的抽象过程。

因此,霍布森被人们视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异教徒。霍布森的理论在当前仍有较大影响,经济学家们在研究福利经济学,研究帝国主义理论时,常常还要追溯到他的理论。

参考文献:

经济学动态编辑部,1984,《当代外国着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许涤新主编,1980,《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册),人民出版社。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D.L.Sills,ed.,1968,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6,Macmillan Free Pres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