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维什,劳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903页(2483字)

【生卒】:1901~1986

【介绍】:

拉丁美洲当代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出生于阿根廷图库曼。1923年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到阿根廷国民银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1930年出任阿根廷政府财政副国务秘书,稍后受命组建“阿根廷共和国中央银行”,并于1935~1943年间任该银行的首任总裁。

1943~1948年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还先后被聘为墨西哥、巴拉圭和委内瑞拉等国中央银行的顾问。1949年到总部设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工作,并在1953~1963年间担任该机构的执行秘书。

50年代后期受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委托负责筹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64年起出任贸发会议秘书长并兼任联合国副秘书长。1970年回到圣地亚哥任《拉美经济委员会评论》主编。

1983年阿根廷恢复文人执政后,普雷维什又以80多岁高龄出任阿根廷总统的经济顾问,直至1986年5月逝世。

普雷维什重要代表作是:《外围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造》(“Peripheral Capitalism:Crisis and Transformation”,1981),该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观点。

其他重要着作还有:《凯恩斯导论》(“Introduction of Keynes”,1947);《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1950);《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际问题》(“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of Economic Growth”,1951);《论发展的新贸易政策》(“Towards aNew Trade Policy for Development”,1964);《变迁与发展:拉丁美洲的伟大任务》(“Change and Development:Latin America’s Great Task”,1970)等。

普雷维什主要在有关世界经济外围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青年时代曾属于新古典主义的接受者。然而,当30年代阿根廷经济遭遇到资本主义大萧条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时,严酷的现实迫使他逐步摆脱新古典理论,开始形成他关于“中心和外围”(Center and Periphery)的观点,确信外围国家必须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理论。普雷维什在该书的引论部分阐述了为什么要改造外围资本主义。

他认为,现行的资本主义体系之内呈现出非常严重的矛盾:一极是繁荣以至富足,另一极则是持续的贫困,表明这是一个排斥性的体系。资本主义的两大神话正在消逝,一个是关于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展,把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带到世界各地的神话;另一个是外围按照先进国家发展的神话。发达的资本主义本质上是向心性的、吸收性的和统治性的。

它的扩展是为了利用外围,而不是为了发展外围。外围内部发展中的矛盾是经济进程与民主进程之间的矛盾。

对发展成果形成不公平的分配,主要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上层以经济剩余的形式占有了技术成果的一大部分。

因此,国家必须调节剩余的社会使用,以便提高积累速度,并逐步纠正不同于职能差别的结构性分配差别。

普雷维什领导拉美经济委员会的一个班子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外围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分析了不发达国家的四种形式化的事实:(1)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之间收入水平日益增大的差距;(2)外围国家持久的失业;(3)在那些对经济增长过程施加外部限制的外围国家,国际收支差额持续不平衡;(4)外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

由此得出了他的最着名的贸易条件论观点:即发展中国家在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长期下跌,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价格不断上扬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经济发展停滞。长期以来,在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中心国家的贸易比价一直高于出口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使国际贸易的利益在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之间分配极不合理。造成这种不合理的原因是:(1)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拥有进口对方产品的部分是不相称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对称。中心国家出口制成品,外围国家出口初级产品,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不断减少,而对制成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贸易比价不合理。(2)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市场受外国资本的垄断,当这种垄断会造成危机时,发达国家首先要保护本国市场,而把经济危机转嫁到发展中国家。(3)中心国家对商品生产、价格和技术的垄断。

针对外围国家被排除于工业化进程之外的现实情况,普雷维什认为外围必须要尽快实行工业化。鉴于外围发展的历史性延误,由于资本主义的向心性质,适当地保护新工业以补偿其较高的成本就成为必要。他的这一观点导致了进口替代战略的蓬勃兴起。同时,普雷维什还主张改变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发展外围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能力,共同对付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劳尔·普雷维什,1990,《外围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造》,商务印书馆。

克·布劳格、保罗·斯特奇斯,1987,《世界重要经济学家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

颜鹏飞,1996,《激进政治经济学派》,武汉出版社。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