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詹姆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928页(3058字)
【生卒】:1907~1995
【介绍】:
英国当代经济学家,197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出生于英格兰南部。曾于1928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30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第二硕士学位。
1930~1937年执教于牛津的赫福特学院;1937~1940年就职于日内瓦国际联盟;1940年起就职于英国内阁经济部,并于1946~1947年担任经济部主任;1947~1957年任伦敦经济学院商科教授;1957~1968年任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1969年从剑桥大学退休。
米德于1957年担任英国科学进步协会F部主任;1962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协会外籍荣誉会员;1964~1966年担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1975~1977年担任英国财政科学研究所委员会主席。由于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移动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而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B.G.Ohlin)一起荣获197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德的主要学术着作包括:《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1936);《国民收入与支出》(“National Income and Expenditure”,with R.Stone,1944,与斯通合着);《计划与价格机制》(“Planning and the Price Mechanism”,1948);《国际经济政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2vols.,1951,1955);《国际贸易几何学》(“A Geome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1952);《关税同盟理论》(“The Theory of Customs Unions”,1955);《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ANeo-Classical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1961);《效率、公平和财产所有权》(“Efficiency,Equality and the Ownership of Property”,1964);《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4vols.,1965~1976);《激进派的明智经济政策指南》(“The Intelligent Radical’s Guide to Economic Policy”,1975);《不同商业组织形式与工人报酬》(“Alternative Forms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Workers’Remuneration”,1985)等。
米德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的分析上。
他把凯恩斯(J.M.Keynes)的宏观经济总量分析扩展到国际经济领域,说明了国内经济变化与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的互动关系,系统地探讨了一个国家的国内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关系,并且分析了实现两个平衡的调节机制。所谓国内经济平衡是指就业充分,物价相对稳定,国民收入上升,经济呈景气状态。反之,经济衰退,失业增长,国民收入下降,就是国内经济失衡。对外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对外收支既无赤字,又无过多的盈余,汇率得以处于正常的稳定水平上。
反之,如果出现较大的逆差或顺差,都是对外收支失衡。同时,米德提出了实现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两种机制,即收入调整机制和价格调整机制。收入调整主要指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投资和消费所构成的国民收入,促使国民经济趋于膨胀或收缩,以影响两大平衡。
所谓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当局为了影响国内总支出所采取的改变税收和政府开支的措施。
所谓的货币政策,是指资金借贷条件的变化,也就是利率的变化,这是由银行体系通过增加(或限制)货币供应,放宽(或收紧)借贷条件来达到的。他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称为“金融政策”。
通常当国内经济衰退时,就应采取膨胀性金融政策,当国内经济过度紧张时,就应采取紧缩政策。价格调整是指通过工资和汇率的升降,来调节成本和价格,从而促使货币相对价值的变化,影响两大平衡。通常当对外收支逆差时,就使本国货币贬值,于是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可扩大出口和抑制进口,从而扭转逆差。当对外收支顺差较大时,则进行相反方向的调整。收入调整和价格调整在有关国家之间灵活地配合使用,就能使两国同时实现两种平衡。如果单独使用一个,则两大平衡必然会发生冲突。
米德重新考察了贸易管制问题的论据,并从中发现了“次优理论”,从而为福利经济学家们增添了一件重要的武器。米德自称其国际经济理论是修正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只有自由贸易才能导致贸易最优化,才能给世界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一切限制贸易的保护主义都是不符合福利经济学原则的。但是他主张的并不是无条件的自由放任,而是一种有监督的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
他在阐述自由贸易问题时,得出两点结论:一是降低某些特殊商品的进口税率,非但不会影响经济福利,而且会增进整个经济福利;二是当A国和B国通商时,对于那些有代替和互补关系的商品只收税不补贴,也会增进两国的经济福利。
另外,他认为当出口需求弹性大于国内需求弹性时,政府应采取相应政策支持出口。至于如何在国内消费补贴政策及出口税收政策二者之间进行选择,那完全取决于国内市场情况。
假如出口税收会使出口货物减少,那么增加国内消费会比增加出口补贴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米德的理论及着作在50年代问世后,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学说逐渐显示出理论的力量,并被认为是把一般均衡方法和福利经济学应用于研究国际经济政策问题的先驱者。他对实现“次优状态”以及如何选择适当政策的研究,采用“基数效用论”来具体衡量政策措施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等,这些不仅是对国际经济学的发展,也是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目前在投资项目决策中所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在米德这种研究方法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编辑部编,1985,《荣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四川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动态编辑部,1984,《当代外国着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宏昌编译,1997,《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69~197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伯纳德·卡茨编,199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传记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杨建文主编,1990,《20世纪外国经济学名着概览》,河南人民出版社。
Harry Johnson,1978,James Meade’s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s,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