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导管直流电消融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39页(614字)

把直流电作为能源的导管消融方法,是最早使用于临床的导管消融方法。

1981年Scheiman等首先使用经静脉导管直流电电灼希氏束,产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安置永久起搏器治疗药物无效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病人获得成功。随着阻断房室交界区传导的成功应用,该技术扩展到预激综合征旁道、室性心动过速病灶及房性心律失常病灶的消融治疗。直流电能源可用标准除颤复律器,每次放电能量高达100~400J。本法优点是:造成的组织损伤范围较小,手术易获成功。

缺点有:①放电时出现的高压气泡“爆炸”和电弧在局部可产生高达7.5个大气压的压力波和几千度的高温,短时间高温并不对心脏组织产生明显严重后果,但高压产生的气压伤可使冠状静脉窦破裂(如果导管在冠状静脉窦内放电)和心脏破裂等;②直流电消融可产生严重心律失常和后期猝死的并发症;③每次放电后导管完整性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很大,以致有的实验室每次放电后均要更换导管,迄今尚未研究出一种符合标准的供直流电消融的导管;④放电时病人需要全身麻醉。由于上述缺点,直流电消融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

尽管有人曾试图改进直流电除颤器的能量释放方式和大小,以及研制性能更好的消融导管,但效果不理想。因此,直流电消融旁道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基本趋于摒弃而由射频电流消融术所取代。

今后该技术或许可作为射频消融术的补充,如射频电流难于消除的室性心动过速深部病灶,可用本法消融治疗。

上一篇:导管消融术 下一篇:心脏病学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