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72页(540字)

房室传导组织绝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使室上性冲动部分不能下传心室的现象,亦称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Mobitz Ⅱ second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较莫氏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少见。1906年由Hay根据颈部血管搏动的现象首先描述,心电图特征于1924年由Mobitz描述。表现为①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少数可有明显延长(但无渐进性延长特点);②长的R-R间期(或P-P间期)为短的R-R间期(或P-P间期)的2倍;③R-P和P-R间期无依从关系;④房室传导比例可固定或有变化,一般以3∶2和4∶3传导多见;⑤QRS波多呈束支阻滞图形,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传导系统的广泛性损伤。

临床见于冠心病(尤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心肌病、特发性双束支纤维化(Lev病,lengre病等)、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类、奎尼丁、β-阻滞剂等)中毒反应等。阻滞部位多位于希氏束及以下水平。多为永久性病变。呈慢性过程,易转变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症状与心室率快慢有关,病人可有头昏、头晕、心悸、乏力、胸闷、黑朦、甚至晕厥。

临床处理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必要时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