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脏综合征
书籍:心脏病学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351页(351字)
是指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心脏体积相对较小,心排血量相对不足而出现头晕、黑朦、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气短等症状。
本症由Master于1944年提出,认为与神经循环无力症有密切关系。临床上表现为在劳累或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常出现头显、黑朦、心悸、气短、头痛、耳鸣等症状,有时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疲乏无力,甚至晕厥。发作时心率增快、血压偏低。患儿智力发育较低于正常儿。
心电图Ⅰ导联R波较低,Ⅱ、Ⅲ导联R波较高。心脏X线检查显示心脏缩小。
心脏大小的改变以心胸比例测定为标准,心胸比例小于0.40,即称为小心脏。患者不宜做过重的体力劳动,起立时动作宜慢,有明显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可使用镇静剂、安神剂治疗。
患儿预后良好。
多数在青春期后可逐渐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