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心房内传导阻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367页(868字)

冲动在心房内传导延缓或中断的现象。

临床分为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incomplete intraatrial block)和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complete intraatrial block)2类。另外,冲动在心房内传导可表现为文氏现象,如房性折返性早搏,其联律间期逐渐延长,最后不发生早搏,表示房内折返路径有文氏型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的文氏现象亦可见于房性并行心律和传出阻滞等。心电图特点: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①P波增宽,时限>0.12秒(亦有人认为时限>0.11秒为标准),P波可有切迹、双峰、双相等,若为双峰状,则峰间距>0.04秒,P波振幅可有或无增高,伴P波振幅增高时常提示左心房肥厚或扩大,被称为二尖瓣P波(mitral P wave);②可有P-R间期延长;③可伴有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左右心房激动完全分离,窦性冲动激动心房的一部分,并下传激动心室,而心房的另一部分则由房内异位节律点所激动,但不传入心室,是心房分离的一种形式,心电图表现为①同一导联可见2种形态的P波,一为窦性P波,其后有QRS波,另一为心房异位P′波,频率较慢,节律不齐,且不能下传;②P波与P′波互不干扰,P-P′间距可不相等;③心房波一部分表现为扑动,另一部分为颤动,或右心房波呈窦性或逆传性,左心房波呈扑动或颤动,最常合并存在的2种节律为窦性节律和房性异位节律。偶有心房内传导阻滞表现为间歇性P波增宽,而P波向量不变,称间歇性房内阻滞(intermittent atrial block)。其发生原因可能是继发于前结间束的间歇性传导阻滞,此类患者多逐渐转变为固定的房内传导阻滞,需与房性并行心律等区别。

这种房内阻滞临床见于冠心病、二尖瓣病变、房间隔缺损,慢性心包炎、心肌病等。部分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极少见,多为临终状态,洋地黄和奎尼丁中毒时亦可发生。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基础病因,其本身无需治疗,主要处理原发病。

上一篇:心房内干扰 下一篇:心房内游走性心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