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定位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376页(784字)
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开口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
左冠状动脉有1~3cm长的总干,然后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供血给左心室前壁中下部、心室间隔的2/3及二尖瓣前外乳头肌和左心房;回旋支供血给左心房、左心室前壁上部、左心室外侧壁及心脏隔面的左半部或全部的二尖瓣后内乳头肌;右冠状动脉供血给右心室、心室间隔的1/3和心脏隔面的右侧或全部。
这3支冠状动脉之间有许多细小分支吻合。
心肌梗塞的大小、范围及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些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速度和侧支循环的沟通情况而产生相应供血区的缺血、损伤和坏死,这在体表心电图上亦有相应的缺血(T波改变)、损伤(ST段移位)或坏死(Q波)的改变,根据体表各导联心电图特征表现诊断心肌梗塞的部位,称为心肌梗塞定位。
一般情况下,左心室比右心室厚得多,承受的压力也大得多,受血液动力学影响也大,因此左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梗塞也大多数发生在左心室。因此实际上心电图的定位诊断主要是指左心室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用心电图心肌缺血(T波改变)、损伤(S-T段移位)或坏死(Q波)的特征性改变诊断心肌梗塞部位和范围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精确度可达85%。一般梗塞部位与心电图导联变化的关系为:前间壁表现在V1、V2、V3;前侧壁表现在V5、V6、aVL;前壁表现在V3、V4、V5;高侧壁表现在Ⅰ、aVL;下壁表现在Ⅱ、Ⅲ、aVF;正后壁表现在V7、V8、V9;(V1出现间接征象);广泛前壁表现在V1~V6;广泛前壁伴下壁表现在,V1~V6、Ⅱ、Ⅲ、aVF;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无Q波;左心房、右心室梗塞参阅有关词条。但由于心电图定位心肌梗塞有一定局限性和缺点,因此需注意与非梗塞性Q波、ST-T改变及梗塞无Q波等相区别。还需注意背向梗塞区(上面提及的为面向梗塞区的改变)的心电图导联的镜像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