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恶液质
书籍:心脏病学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406页(648字)
是指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力衰竭、体重较原来至少减轻15%~20%,且有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减少等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常见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伴有Ⅱ~Ⅲ度心力衰竭患者。其发生机理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分泌功能障碍: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和皮质醇均增加,加重了心力衰竭,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导致心源性恶液质形成。
此外心衰时血浆中T3、T4明显下降,使机体代谢功能降低,亦是形成心源性恶液质的综合原因之一;②热卡摄入不足:心力衰竭时胃肠道瘀血、厌食,造成营养不良;③免疫-分子机理:抗心肌收缩蛋白自身抗体在心肌病患者体内增高,它能通过封闭ATP载体的ADP/ATP结合部位而抑制腺甘酸的跨线粒体膜交换,使胞浆耗能反应所需的高能磷酸化的产生障碍。
这种免疫-分子机理不仅影响心脏本身,而且影响其他脏器,使心力衰竭逐渐加重,全身进行性衰竭;④其他因素影响:心力衰竭时呼吸作功增加,因而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心力衰竭时使用利尿剂,使体液丧失过多等亦可能参与心源性恶液质的发生。综上所述,心源性恶液质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诊断:①有原发性心脏病存在,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②心力衰竭Ⅱ~皿度;③体重比原来减轻15%~20%;④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均减低、淋巴细胞总数减少。
治疗:①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地控制心力衰竭;②注意支持治疗,必要时输入白蛋白、血浆;③注意营养,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热量的食物,必要时进行静脉高价营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