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分析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564页(739字)

一种适用于纸币流通制度的国际收支理论。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歇尔提出,后经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等的发展而形成。这个理论紧紧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论述国际收支问题,因而得名为弹性分析理论。弹性分析理论研究的问题之一,是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在假定进出口商品有完全弹性的情况下,设出口需求弹性为Dx,进口需求弹性为D1,则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有三种可能性:(1)Dx+D1>1,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2))Dx+D1=1,货乏贬值对贸易收支不发生作用;(3))Dx+D1<1,货币贬值将使贸易收支逆差扩大。弹性分析理论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如果出口供给弹性(Sx)与进口供给弹性(S1)二项之乘积小于出口需求弹性Dx与进口需求弹性D1二项乘积,即SxS1<DxD1,则货币贬值可以起到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2)如果SxS1>DxD1,则货币贬值会使贸易条件恶化;(3)如果SxS1=DxD1,则货币贬值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弹性分析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的分析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其局限性在于:(1)把国际收支仅限于贸易收支,而未考虑劳务进出口和国际间的资本移动。

(2)弹性分析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即国内外都有大量闲置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为条件,因而作出了供给有完全的弹性的假定,这种假定使这一理论仅适用于周期的危机和萧条阶段。(3)弹性分析理论忽视了汇率变动效应的“时滞”问题。

(4)弹性分析理论分析了货币贬值后初始阶段的价格,而未考察继发的通货膨胀。(5)弹性分析理论采用“局部均衡”方法分析国际收支问题增加了它的局限性。

上一篇:国际收支危机 下一篇:吸收分析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