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派文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第81页(451字)

日本文学流派。

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一批中青年作家所形成。他们的作品主题、创作手法和风格等方面都富有战后的时代特色。

作者目睹了战争的灾难和社会的弊端,主张重新探讨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人和文学的出路。作品多揭露法西斯的黑暗统治和军国主义的罪恶,表现战争时期人们心灵的扭曲、厌战情绪和绝望心理。作家力图排除传统和小说的影响,反对描写生活琐事,重视心理机制的探求。创作手法受现代派的影响,运用抽象语言,确立新的表现形式。

作者分前后两批,第一批主要有野间宏、椎名麟三、中村真一郎等,第二批主要有大冈升平、武田泰淳、福永武彦、三岛由纪夫等。代表作品有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1946)、梅崎春生的《樱岛》(1946)、中村真一郎的《在死亡的阴影下》(1947)、大冈升平的《俘虏记》(1948)和《野火》(1951)、堀田善卫的《广场的孤独》(1951)和《时间》(1953)等。

朝鲜战争爆发后,该派作家发生分裂,创作风格上各显特色,该派随之消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