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内科药物手册

抗病毒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内科药物手册》第188页(960字)

病毒是一种细胞内寄生性病原体,仅以一种核酸(DNA或RNA)为核心,以蛋白质为外衣组成病毒颗粒。因自身无细胞结构和完整的酶系统,不能进行二分裂繁殖,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提供能量、酶系统和代谢必需物质,才能进行病毒成分的复制。

病毒分两大类:以DNA为核心的,称DNA病毒。常见的DNA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非洲淋巴瘤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腺病毒、痘病毒等,常引起单纯性疱疹、单纯疱疹性脑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水痘、带状疱疹、水痘病毒性肺炎、病毒性淋巴瘤、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出血性膀胱炎、痘、天花等。以RNA为核心的,称RNA病毒。常见的RNA病毒有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狂犬病毒、灰髓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轮状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逆转录病毒等,常引起流行性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登革热、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肠炎、甲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等。

由于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生存并增殖复制,与宿主细胞共用酶系统和代谢物质,且种类多、变异快,故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大多数对宿主细胞有较大的毒性,近年来通过深入研究病毒的生长、繁殖和复制过程及其与宿主细胞的关系,从分子水平研究病毒生长繁殖和代谢的不同环节,可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具有抗病毒作用并对宿主低毒性的新品种。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药,根据其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类:①阻止病毒吸附于细胞的药物,如丙种球蛋白或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通过与病毒结合以阻止其与宿主细胞结合;②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的药物,如盐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③抑制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如阿糖腺苷、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齐多夫定等;④抑制病毒蛋白合成的药物,如利福霉素类药物;⑤诱导宿主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如干扰素能抑制多种病毒繁殖。

上一篇:氟胞嘧啶 下一篇:内科药物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