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佐夫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第222页(764字)

【生卒】:1850~1921

【介绍】:

保加利亚小说家人、剧作家。

生于索波特城(今伐佐夫格勒)一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去罗尼亚经商。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两次流亡国外。保加利亚独立后组织进步文学团体,创办报刊和剧院,并任教育部长。

早期诗作带有感伤色彩。自1872年发表成名诗作《松树》起,创作了一系列充满革命激情的爱国诗篇。名诗《帕纳久里什台起义者》成了1876年保加利亚四月起义的进行曲。诗集《旗与琴》(1876)、《保加利亚的悲哀》(1877)和《拯救》(1878)是描写四月起义的三部曲。

组诗《被遗忘者的史诗》(1881~1884)歌颂民族英雄,是诗人爱国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其他诗集《琴》(1881)、《田野和森林》(1884)、《流浪歌》(1899)、《在我国的天空下》(1900)等则反映现实生活。还写了许多小说,代表作长篇小说《轭下》(1894)再现四月起义前后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塑造了革命者群像。中篇小说《流亡者》(1884)、《叔叔伯伯们》(1885),短篇小说集《痕与斑》(1895)、《见闻录》(1901)、《花花世界》(1902),长篇小说《新的大地》(1896)、《卡扎拉尔的女皇》(1903)等多描绘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露政府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

长篇小说《斯维托斯拉夫·杰尔杰尔》(1907)和中篇小说《伊万·亚历山大》(1907)以保加利亚中世纪的历史为题材。在戏剧方面,除将自己的许多作品改编成剧本外,还着有揭露政治腐败和社会弊端的讽刺喜剧《升官图》(1903)、《如此记者》、《荣誉候选人》和历史剧《鲍里斯拉夫》(1909)、《走向深渊》(1910)、《伊瓦伊洛》(1913)等。

一生着作丰富,被认为是保加利亚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

上一篇:迪莫夫 下一篇:富尔纳吉耶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