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林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第270页(588字)

【生卒】:1878~1957

【介绍】:

联邦德国小说家

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主要代表。笔名林克·波特。

生于斯德丁一犹太人家庭。

曾在柏林大学攻读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

190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行医。1911年创办表现主义刊物《风暴》。

1928年为普鲁士艺术研究院院士。1933年遭纳粹通缉,作品被查禁,流亡法国和美国。1936年获法国国籍,1945年回德国。

1949年参与创建美因茨科学院,任副院长。

擅用联想、意识流、内心独白和蒙太奇及事实报道等手法,作品中大量运用柏林土语、圣经语言、流行歌曲、广告用语和报纸标题等。长篇小说《王伦三跳》(1915)以18世纪的中国为背景,描写百姓的苦难,表现精神与权力、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影射德国现实。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29)以近似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描写一运输工人出狱后想改恶从善而不得的故事。还着有批判殖民主义制度的三部曲《亚孙河》(1935~1948)和描写德国十一月革命的长篇小说《1918年11月》(1937~1950)等。

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华伦斯坦》(1920)、《山、海与巨人》(1924)、《蓝屋》(1938)、《新的原始森林》(1948)、《哈姆雷特或漫漫长夜有尽头》(1956),传记体批判小说《不予赦免》(1935)和论着《德国文学》(1938)等。曾多次获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