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下愈况
书籍:中华成语大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华成语大词典》第874页(517字)
每:每当、越是。
下:低下。愈:更。
况:由比照而明显。越是从低下的事物往上推求,就越能看清真实情况。
比喻越深入基底越能抓住事物本质。《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在乎?’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
’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子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获:人名。履:践踏。狶:猪。况:状况。这段有趣的对话意思是:东郭子问庄子道在什么地方。庄子说无所不在,他就从蝼蚁一直说到稗草、砖瓦、大小便,认为都是道所在的地方。
东郭子看他越说越低下,就不同他说了。
庄子就再解释,以满足东郭子的要求,把关于“道”的问题讲清楚。他说就像“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意思是说,像名叫“获”的市官问市场上的牙人为什么要用脚踏猪来估量他的肥瘦?那是因为越踏在猪的下部(脚胫部),就越能显示其是否真肥(脚胫是难肥的部位)。
“每下愈况”本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真情况。可后来多以“每况愈下”形容越来越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