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21页(1080字)
在不变更原来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前提下,革除那些不适应事物发展的旧东西。
它是不断开创革命和建设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仅有根本性的质变,还有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从根本上改变事物的性质,不可能使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而是更新事物的部分旧质,促成事物中新质要素的产生,使事物某一方面或部分发生变化,出现新的局面。革新不利于事物发展的部分旧质,扶植和保护事物中出现的新东西,达到推动事物不断前进的目的,这是改革的根本立足点。
衡量改革是否成功,就是要看是否把原来的事物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逐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了生产关系中那些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和环节,使全国农业、工业生产都出现了新局面。
改革是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因为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新质要素不断增长,旧质要素不断减少。为了适应事物的种种新变化,改革就成为一件经常性的任务。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原有的不适应状况消除了,还会出现新的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不断改革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改革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那些方面和环节,使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完善,继续前进。改革不是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在改革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然就会迷失方向。但是,不能因为强调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束缚人民群众的手脚。要鼓励群众大胆革新,积极创造。改革的总方针是从实际出发,全面而有系统地改,坚决而有秩序地改。
改革就是破旧创新,破除不适合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要求的陈规旧俗、老框框、旧模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要深思熟虑,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坚决而有秩序地进行。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一切部门,都有改革的任务。通过改革,调动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发展生产力,达到国强民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