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排中律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87页(869字)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

其内容是:在同一论断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或“A∨”。

——公式里的“A”表示一个思想,“非A”表示与“A”互相矛盾的思想。

“A或者非A”是说在“A”与“非A”这两个思想中,必有一真,不能都假。因此,这个公式可读为:或者A真,或者非A真。

二者必居其一,除此以外,没有第三者。

“A”与“非A”表现为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例如下列二对判断:

(1)“屈原是汉族人”与“屈原不是汉族人”。

(2)“有的金属是固体”与“有的金属不是固体”。

(1)是矛盾关系,(2)是下反对关系。这些判断的具体内容尽管不同,但每一对判断总是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根据排中律的内容,排中律的要求是:人们不得同时否定两个互相矛盾或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思想。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犯“是非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但是,排中律所规定的不得同时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是指对思想已作出明确断定而言的。

如果对思想尚未作出明确的断定,并不违反排中律。

排中律以“非此既彼”的形式排除思想中的“是非两不可”的逻辑错误,但它并不排除和否认表现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亦此亦彼”,而是把自身作为“亦此亦彼”的重要补充。

排中律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与不矛盾律不同,排中律强调两个相反叙述不能都假。

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明确性,避免“是非两不可”,有助于在是非面前作出明确的抉择。

上一篇:基数 下一篇:排除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