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138页(761字)

通过研究土壤形成中的化学过程,即土壤物质的淋溶、迁移、累积与分异过程,用以确定剖面的分异、土层划分、土壤组合以及土被结构各成分之间内在的发生联系或共轭关系的方法。

表征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强度的量度指标有:(1)标型元素、标型离子及标型化合物。即把那些克拉克值较高的,而又在一定条件下强烈迁移与富集的主要元素、离子和化合物,作为表征当地地球化学特征的标志。(2)迁移系数(Km值):是葛夫尔鲁柯建议用Km值全面反映元素在剖面中淋溶迁移的程度。

x——任何所需求的化学元素

Al2O3为标准作对比。

它是最稳定的化合物。用此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K、Na、Ca、Mg、Si、Al、Fe……等元素的迁移系数。

如系数<1则表示该元素在该土层中有淋溶;若>1则表示该元素在土层中有聚积。通过对各元素迁移系数的计算,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土壤矿物淋溶淀积的特征与迁移强度。

(3)硅铝铁率(SiO2/R2O3)、硅铝率(SiO2/A12O3)、硅铁率(SiO2/Fe2O3),即土体或粘粒部分的SiO2与Al2O3+Fe2O3、Al2O3、Fe2O3的分子比值。用此比值可作为土壤矿物质分解强度和阶段性量度指标。

为求得各分子比值,首先应运用土体与粘粒化学全量分析结果,除以各自的克分子量,求出相应的克分子含量。然后相比,则可得出各个分子比值。

运用时,若将土体与母岩(母质)对照,则可说明分解过程的特征。对照剖面上下层的分子比值,可说明土体中矿物质分解与淋溶状况。粘粒部分的分子比值,可用来推论粘土矿物的种类与性质,也可作为矿物质分解阶段性的量度指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