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最邻近距离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272页(879字)

地理事物点状分布的相对位置及其最邻近点间的距离,是点型配置的重要特征。

最邻近点距离的测定方法通常有顺序法和区域法。以顺序法为例介绍如下。

设在某一地区分布几个点,以任意点作为基点i,测定从i点到其他各点的距离dih(i≠h,h=1,2,……n-1),再测定其点i到区域边界的最短距离d1b,在所测定的n-1个距离中,选出满足dih≤dib条件的距离(这一条件称为边界条件),若选出m个合乎条件的距离,则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

di1,di2,…dim

即di1≤d12≤di3≤dij(j=1,2,…m)。

将n个点依次作为基点得到顺序化距离的资料矩阵如下:

求得上矩阵第一列要素和,再被第一列要素个数除,便得到一级邻近平均距离,即

式中求和号下的i∈I,表示i属于满足边界条件的最邻点数的集合。同样,第j列各要素之和被第j列要素个数除得到第j级邻近平均距离即

平均距离的求得,对于确定点状分布特征有重要的意义。

克拉克和伊凡斯利用邻近指数R来判断点状分布的类型。

式中是理论的随机型(普哇松分布型)的最邻近平均距离,它由下式给出

式中D为点的密度,,其中n为点的个数,A为面积。

若k>1时,则地理事物的点分布是均匀的。

若R=1时,则是随机分布;若R<1时,则是凝集型分布。

地理学研究中,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来测度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状态。同时对于不同时期的各异的邻近平均距离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到地理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上一篇:最大似然法 下一篇:方法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