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艺术语言内心体验论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344页(832字)

体验派表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验论者认为:“舞台上应该是‘生活’,而不是‘表演’。”演员要化身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建树起相应的“内心现象”。在规定情景中,角色应该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和要做的,演员内心里也应看到、听到、感受到和产生行动的欲望。使言语和行动成为同台角色间刺激下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必然反应。这个创作方法可用下图表示:

体验论者把创造角色过程分解为4个阶段:认识(接触剧本)、(内心)体验、(内心)体现、(内心)影响。要求演员先去掌握角色心理生活,然后去掌握角色的形体生活。

而形体生活又是靠心理体验的“情绪记忆”、“放光”、“受光”、“心理生活三动力”、“下意识”、“超意识”等一系列形体动作揭示角色内心世界,来完成“最高任务”的。这些分解概念,是体验论者借用法国内省心理学家冯德和实验心理学家里波,以及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论的一些方法。

甚至包括接受印度宗教哲学瑜伽“纯粹不朽的精神”的影响。

体验派的主要成就是促使演员在艺术语言实践中集中精力、投入角色内心逻辑的构思。把简单的台词以外的舞台生活根苗挖掘出来,使艺术语言和形体表演的目的性和深度强烈化。其缺点则是忽视了艺术语言多层意指的社会功能及其声态变化的符号性质;同时在化入的某些方面,蒙上了唯心主义色彩。

艺术语言内心体验论形成于本世纪初至30年代。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主要戏剧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苏联康·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Сганис п авскии),着有《我的艺术生活》、《演员自我修养》。我国自30年代后期开始译进,50年代以后,曾长期作为全国各话剧院、团及艺术院校的指导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