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外考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360页(2419字)

指史料考证法中从外表衡量史料,以决定其真伪、时间及作者的方法。

1889年史学家伯因汉在《史学方法论》中首倡此法。其后欧美史学家与中国史学家相继沿用。清代乾嘉学派从事校勘、辨伪工作,主要是一种外考证。传统考据学多局限于章句之间,所考范围,亦多侧重于地理和艺文,其方法是以文献考文献。

外考法可以用于考证史料产生的时代、史料产生的地点及史料着作人,大量是用于校勘、辨伪等工作。

校勘的方法。

校勘是校对勘误的意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孔丘辑《书》、删《》、定《礼》、正《乐》、述《易》,作《春秋》,考其正义,垂法后世,是很精密谨慎的。

汉成帝时组织学者刘向等人校理中秘群籍,他们兼备众本,比勘文字,审定篇第,定立书名,厘定部居,叙述源流。

经唐宋而至明清,校勘学经陈垣总结为4种方法,用来考证史料的原形。(1)对校法。是以善本为主要根据,结合同书别本进行校对,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利用不同版本的异文,博引古书,集诸家之说,择善而从。

这种方法其主旨在校同,不校是非,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式录下,不参杂个人意见,以显示文献本来面目。(2)本校法。

以本书的前后文互证。

吴缜之的《新唐书纠谬》,汪辉祖的《元史本证》,即用此法。

陈垣校勘元典章时,以纲目校目录,以目录校书,以书校表,以正集校新集,比较异同,判断是非。使用此法,主要看上下语法、文体是否牴牾。

如《墨子·尚贤中篇》云:“岂必智且有慧哉”,王念孙校曰:“‘智且慧’,与前‘贵且智’、‘愚且贱’,文同一例,‘慧’上不当有‘有’字,盖后人所加”。(3)他校法。

即以他书来校本书。

本书引用他书文字,用他书原文来校;他书引用本书之文,可用他书与本书相校。如《史记·李斯列传》:“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扫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太平御览》卷461,引用此文时,“由灶上扫除”句为“由如老妪扫除”,司贞为《史记》作的《索隐》云“言秦欲并天下,若炊妇扫除上下之不干净,不足为难也。”从而使疑团冰释。他校亦可用与本书文句内容互见的文献相互校勘。陈垣以《册府元龟》203应门校《南史·齐本纪》,确定原文的“明帝又屡幸,改代作伐,以厌王气,又使子安成王代之”一句中,“改代作伐”4字是原校者识语,误入正文,“代之”应为“居之”。(4)理校法。

当资料缺乏,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无所依从时,则根据本书的体例文句,用类比推理测定其是非正误。如闻一多校勘《离骚》:“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句,从押韵、字形、通意三方面大胆运用理校法,认为与上文“占”字同韵的侵部诸字中,惟有念字缺其上半,其下半的“心”字与“莫”字相合,成为古体的“”字。

原文经勘正讹误,为“孰信修而莫念之”,与上下正相符契。

辨伪的方法。

膺造的书在中外历史上极普遍。为获得大量可靠史料,则必须对史料进行辨伪。西方辨伪书工作,始于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的辨伪,肇始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形成辨伪学。

明清两代辨伪学大盛,胡应麟《四部正讹》、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崔述的《考信录》,是着名的辨伪着作。近人梁启超将辨伪方法归纳为12法,主要的是(1)考察书的源流。其书倘历代公私书目从未着录,或后代着作无人征引,则多为伪书;或虽有着录,但久经散佚,忽有异本出现,篇目内容与着录的原本完全不同,则多是伪书。前者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晋乘之类,后者如《木慎子》、《泰誓》、《古文尚书》、《今本竹书纪年》之类。(2)考察书的着者。若着者仅为神话传说或寓言人物,则托名着作一定是伪作,如《神农本草》、《黄帝内经》之类。

(3)考察着作所记的人物。如书中出现的人物在着者之后,书中人物时空关系错乱,则该书多是伪书。(4)考察着作所记的事实。

如史实出现在作者之后,则此书必定为伪书。

如《商君书》,记商鞅死后70余年的长平之战;《中庸》记秦代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列仙传》署刘向着,却记载刘向死后200年桓灵时代的《佛经》等内容,则可断定是伪书或者窜入伪篇。(5)考察着作所记人物、地点、事物的名称。

如书中所记的人、地、时、物的名称是作者死后命名的,则该书大多是伪书。如《管子》中的管仲预知后死的齐君的谥号是齐桓公;《典》预知以后朝代夏朝名称,都可反证《管子》、《尧典》是伪书伪篇。

(6)考察书中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如伪书托称的时代与该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态相去悬绝,则可断定是伪书。如称为战国时代作品的《亢仓子》中,有“衰世以文章取士”的语句。考科举制度是隋唐以后的事,亢仓子不可能知道后世具体制度。

由此可以断定此书是唐代以后的作品。(7)从着作的思想内容来考察。

各时代的思想潮流不同,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书中所表的思想与其时代思想不相符合,则可断定是假托伪书。

如《列子》一书出现“西方圣人”语句,《管子》一书有与管仲时代不相衔接的寝兵兼爱学说,都与时代思想扦格,由此可断定其为伪书。(8)从着作所引用的材料考察,如果古书所引用的材料系后世人着作或当时未发现的材料,可以断定该书是伪书或掺入伪篇。

如《焦氏易林》引用了许多《左传》的话,而《左传》是汉成帝时才发现的,生当昭宣时代的焦氏不可能见到。因此,晁公武断定它是北宋末年伪造的。(9)从语言结构及文体来考察。各时代有其流行的文体和语言结构,形成与时代思潮相适应的形式。

如托称某时代的书,其中语言与文体,与那个时代文体语言不符,可以断为伪书。如今本《关尹子》中,有“譬犀望月,月影入角,特固识生,故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则纯系晋唐翻译佛经的文体,决非秦汉以前作品。

外考证均用归纳法,凡有论证,皆排比众多史实,从中找出义例。该法至今仍是一种可用的科学方法。

上一篇:电话调查法 下一篇:主题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