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灰色决策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470页(746字)

在数据中含有灰元(不清楚的因素),或信息太分散不便归纳的情况下,寻找一个效果最好的对策去对付出现的事件,便是灰色决策。

它包括灰色局势决策和灰色层次决策。

灰色决策不同于一般决策的根本点,在于目标值是灰的。人类的思维、人类的行动依据、人们要达到的目的大都是灰的,白只是相对的。

人们不得不在灰的环境中思考、决策和行动。

如军事决策,我们不可能把敌方情况完全掌握了,才作出决策,只能在掌握部分情况时作出决策。要求攻占强固点的数目在多少到多少以内,突击点在哪个至哪个之间,这个目标就是灰的。

灰的目标,称为灰靶。灰色决策是按效果点是否能进入灰靶作出的,而不要求一定达到某个最优值。

要达到最优值,不是花费过大,就是可行性太小,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最优值。有些问题细节太多,种类太繁,数字太多,为了作全貌了解,有必要提高层次,升华为概念,这是由白到灰。更多的情况则是由灰到白,就是将有限的信息作合理的加工和处理,以生成更多的信息,使有限的信息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利用,使问题尽可能变得清楚些,使过程的认识尽可能全面些,使决断尽可能准确些。因此灰色决策仅仅是相对最优。

相对最优的优化程度与灰靶的大小有关。靶越大中靶率越高,优化程度越差;靶越小中靶率越低,优化程度越强。

但灰总是比白中靶率要高。

由于灰色决策的目标值是灰的,这就赋与决策执行者一种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处置的权力,即再决策权,或者说自主权,从而给决策执行者提供了一个发展本人智慧的机会。因此说灰色决策中包含着执行者的智能因素。影响决策中靶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报的白化程度是很重要的,情报人员必须具有分析、综合、统计、概括、联想、预测等能力,尽可能提高情报的白化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