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程序教学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588页(1058字)

一种使用程序教材教学的方式。

程序编制者根据他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为许多小的项目,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编成程序教材。其中每一个项目都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出解答反应(填充或写答案)或选择反应(从所示多种答案中选择一个),然后给予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核对、订正。程序教学往往是通过教学机器进行的。学生借助于教学机器独自钻研教材,所以又叫作机器教学、自动教学。程序教学也可以不用教学机器,只用程序教材来进行。

程序教学是在本世纪20年代产生的。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sidney Leavite Presey)设计出第一架教学机器,并用来实地教学。1959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F.斯金纳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并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后又编制了程序教材,进行程序教学实验。初期的程序教学主要特点是:小的步子,积极反映,及时反馈,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60年代以后,各国先后推行程序教学。

近年来,有些教育家不仅把程序教学看成教学的方法和技术,甚至认为是教学系统方法和基本原理。程序教学的序列项目也由简单回答发展到思辩性回答,包括分析、综合、写作短文、解答难题和绘制图表等。

现在程序教学已进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阶段。

程序教学要用程序模式。程序模式就是教学过程、教材等一定的排列次序和方式。

现在流行的主要模式有:(1)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把学习材料分成许多连续的小步子,逐步呈现问题,学生逐步解答。答对了,前进;答错了,用正确答案纠正后前进。

(2)普莱西的直线选答式程序。答对了前进,答错了另选程序,直到答对了再前进。(3)美国N.A.克劳德的多重选择反应的衍支式。把学习内容分成内容较多,步子较大的逻辑单元,编成主干程序;又把学生学习时常犯的典型错误,编成分支程序。

学生学完某单元后,即举行选答式的检查性测验。答对了,进入下单元;答错了,就引入分支程序,经补充知识、纠正错误后回到原单元重学重答,直到答对了再前进。

(4)英国的H.凯的直线式与分支式相结合的程序。程序编制十分重要,它决定程序教学的成败。

程序教学有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循序渐进,手脑并用等优点;但也有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夸大人——机对话等缺点。

程序教学如何改进以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上一篇:量力性原则 下一篇:程序教学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