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53页(1182字)

又称“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论”。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一样,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1843年夏,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认为要获得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整个大厦的栋梁”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为黑格尔所蔑视的“市民社会”(即经济基础)中去寻找。

在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中占有重要地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不仅研究了经济关系,而且剖析了异化劳动,所肯定的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理论成果,无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还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经济学大纲》等着作,也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合写的第一部着作《神圣家族》中,针对青年黑格尔派认为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错误观点,第一次提出了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重要原理。接着,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唯物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的阐述。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作了经典的表述,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归根到底应由社会存在,其中主要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来说明。

(2)社会生活是由人来参与的,任何历史事件都与人的活动分不开,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有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3)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正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了各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5)阶级斗争必然要集中地表现为夺取国家权力的斗争,表现为社会革命。

(6)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无产阶级专政是从阶级社会到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7)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它第一次把社会历史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为各门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阅读书目】: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赵光武等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肖前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苏)尼·布哈林着,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上一篇:辩证唯物主义 下一篇:毛泽东哲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