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52页(1469字)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体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内在统一的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初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又称“自发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五行)构成。到17、18世纪,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朴素唯物主义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代替。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哲学,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具有如下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后来,由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三大发现以及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显示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和各个领域之间的辩证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性质;同时,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出现了无产阶级及其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从而在哲学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所代替。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以后的发展中为列宁、毛泽东和其他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所不断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在观察和分析各种问题时,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它始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则,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强调要按照客观物质世界的本来面貌及其固有规律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物质一元论,认为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即世界自身的物质性;同时又充分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认为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都是以其自身所固有的辩证法规律运动着,其中最根本的是对立统一规律,认为在一切现象中都充满矛盾,事物的运动就是由这种内部矛盾所引起的“自己运动”。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思维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而在其形式上又是各异的,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们头脑中的自觉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还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紧密地结合起来,认为哲学的任务不仅要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从而能够正确地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还要用这种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变革现实的实践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显着的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原则、原理、规律、范畴等等按其内在联系所构成的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但辩证唯物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它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中开辟了不断认识真理的道路,为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阅读书目】:

《辩证唯物主义纲要》,艾思奇,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唯物辩证法大纲》,李达主编,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肖前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