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50页(1889字)

又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

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西欧主要国家确立并占据统治地位,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也登上了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资产阶级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空前激烈。

同时,自然科学也由主要是“收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整理材料的科学”,各自然科学部门陆续建立和发展起来,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三大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科学文化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思想成果。在理论上抛弃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吸取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和宗教的、伦理的唯心主义杂质,吸取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通过他们自己的科学发现,创立了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代替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指出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结束了那种企图包括一切科学并凌驾其上的“科学之科学”的统治,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他们还指明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强调不同于以往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要革命地改造世界。这样,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成为一门历史地发展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着作主要有:《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和《反杜林论》(恩格斯)等等。其中,《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的着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核心。同以往的哲学相比,它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开申明它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我国理论界目前存在着三种观点:(1)“一总三分”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由一个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和三个分论(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逻辑)构成。

这种意见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解释,哲学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学问。这个关系既表现在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表现在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中,还表现在对思维规律的探索中。所以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这门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这种广义不能只扩展到社会历史领域,还必须扩展到自然和思维领域。(2)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应该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哲学世界观中所说的“世界”就是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存在和发展都基于改造社会的需要。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才是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和主体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认为按照当代哲学分化的实际情况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具有三个层次,即元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哲学(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逻辑)、应用哲学(如数学辩证法、化学辩证法、道德哲学、教育哲学、艺术哲学、抽象思维学、形象思维学等等)。

。【阅读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韩树英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大学哲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刘歌德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上一篇:哲学 下一篇: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