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0页(1205字)

又称“道学”或“宋明理学”。

宋明时期的儒家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最后和最高阶段。

理学发端于北宋胡瑗、孙复、石介,实际创始人是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程颢、程颐)等,到南宋时期由朱熹集其大成。理学的代表着作有:张载的《正蒙》和《张子语录》,周敦颐的《通书》和《太极图说》,二程的《遗书》,朱熹的《太极图说解》、《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和《四书集注》,陆九渊的《象山全集》等。在中国哲学史上,“理”通常指原理或规律。

“理”的观念在先秦一般指万物分殊之理。到宋朝,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开始把“理”看作宇宙的本源,认为“理”是超于一切之上的,任何事物出现以前,即已存在该事物之“理”。

理学以“理”为最高范畴,构造出区别于汉儒的训诂,注重阐发义理的复杂思想体系,它一般以道德性命问题为研究和讨论的主要内容,从本体概念“道”出发,经过“德”(“道”之在人为“德”),构造出其人性论,然后再求得人安身立命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道德性命之学的思想体系。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本体论问题,研究世界万物的本原;(2)心性问题,研究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三者的关系:(3)认识论问题,研究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方法,主要是道德意识自我认识的来源和道德意识的实践问题。

宋明理学大体上分为三个学派:(1)气本论学派,理学中的唯物主义派别,代表人物有李觏、张载、王安石等人。气本论政治上受改革思潮的影响,“常患法之不变”;哲学上主张“气”是世界的本原或本体,“道”或“理”则是“气”运行的规律和准则。气本论在张载之后日渐衰微,直到明代中叶的王庭相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才得到进一步的发挥。(2)理本论学派,即程朱学派,理学中的客观唯心主义派别,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

理本论政治上反对变法,主张把封建秩序树立成天理,人人遵守;在哲学上抬高“理”的地位,认为理在气先,理为本。程朱学派从南宋后期起,历经元、明、清三朝,处于官方哲学的地位。

(3)心本论学派,即陆王心学,理学中的主观唯心主义派别,代表人物有陆九渊,王阳明。

心本论的基本命题是心即理。

心本论在明中叶得到王阳明的发挥而趋于鼎盛。

理学是先秦以后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它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老庄、佛教道教哲学的思想资料,成为宋元明清的官方哲学。

。【阅读书目】:

《宋明理学史》(上卷),侯外庐等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理学——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蒙培元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朱熹评传》,陈正夫、何植靖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宋明理学研究》,张立文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上一篇:玄学 下一篇: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