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逻辑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53页(2470字)
研究中国古典逻辑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说。
中国古典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印度因明逻辑鼎足而立,是古代三大逻辑之一。它主要是形式逻辑的内容,也包括许多朴素的辩证思维形式的认识,在表述方式上也有着中华民族语言的特点;它还包括因明逻辑与亚氏逻辑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和发展以及三种逻辑体系的互相渗透过程。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产生于春秋末期,其系统的理论形态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早期的邓析、墨翟、惠施、公孙龙都研究了逻辑思维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逻辑理论。至后期墨家,则对名辩思潮进行了理论总结,写出了百科全书式的逻辑专着《墨经》,建立了中国古典逻辑的第一个体系。此外,孔丘的正名思想、老子的玄览方法、荀况的正名理论、韩非的矛盾之说等,都对逻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秦汉以后,虽然由于封建主义的文化专制,名辩学派被贬斥,然而逻辑界仍然名家辈出,其中如“吕览”派的正名思想,“淮南”派的归纳逻辑,王充的论证逻辑,南北朝时的言意之辩等,大大丰富了中国古典逻辑的内容。特别是晋代鲁胜作《墨辩注》,开研究中国逻辑史风气之先,意义更为重大。隋唐之际,印度因明逻辑由玄奘等译介传人中国,逻辑思想的中外交融,打开了中国学者的眼界,使中国古典逻辑的研究又盛极一时。明末李之藻引进了西方逻辑。
到清代,由于西方逻辑的系统传入,印度因明逻辑在中国的复苏,诸子学说的深入研究,引起了中国古典逻辑的复兴。三种逻辑的比较研究,充实和丰富了中国古典逻辑思想的内容。
一般来说,中国逻辑史和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是一致的。邓析的辩讼、孔丘的正名、惠施的历物、老庄的无名无为、墨家的三表三物学说、荀子的正名论以及战国纵横家关于辩察的名实理论,都是他们对社会实践和历史现实认识的反映。而且,古代辩者把“辩”的形式法则大量地运用于论辩过程中,或通过文艺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古代逻辑家们还相当集中地研究了“类”概念的理论问题,如公孙龙的“正举”、“狂举”、“知类”,《墨辩》的“类名”、“类同”、“类行”、“类推”,荀子的“统类”、“别类”、“比类”、“伦类”,孟子由“知类”到“无类”等,这些“类”概念的涵义是极其丰富的。
此外,中国古典逻辑思想的发展,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有着深刻的联系,它是在诸多学科的发展中得到自身的发展的。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文化专制的统治,使中国古典逻辑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
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其中除《墨经》等为数极少的典籍为逻辑学的专着外,绝大多数的逻辑思想散见于思想家们的政论着作中,其中不少仅处于逻辑思想的萌芽状态。而旦,由于我国古代思想家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治乱问题,他们的哲学思想总是围绕着社会政治、伦理思想提出并加以阐发的,逻辑思想是在政治哲学思想的斗争中产生的,是研究思维的科学,与哲学认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它就不能不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政治的伦理的色彩,还与形名法术思想混杂在一起,在某些形式下又与形而上学的名理思想完全混同起来。而且,在这种理论争辩的制约下,逻辑问题很少有独立提出来充分讨论的机会(《墨经》等少数例外),使得大量的逻辑形式、法则和方法没有能被系统地总结为理论学说的形态,而仅仅存在于各种具体的思想材料之中。因此,研究中国古典逻辑思想的发生发展,应该以中国思想史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探讨各种逻辑思想的渊源,从联系和发展中找到它自身成长的规律性,不能用某种模式来塑造中国古典逻辑。同时,也要把逻辑史同思想史、科学史区分开,理清中国古典逻辑产生发展的脉胳。
我国第一部关于逻辑史的着作作由晋代的鲁胜完成。鲁胜探孔、墨、施、龙以及孟、荀诸家逻辑思想之渊源论坚白、有无、两可、同异之辩、集《墨子》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为《墨辩》,着《墨辩注》。
又兼采先秦诸子众杂,“略解指归”,成《形名》二篇。然而除《墨辩注序》,鲁胜的着作早佚无存。
直到近代,由于孙治让等人的研究,才重新提出研究中国古典逻辑的问题。20世纪初,章炳麟着《国故论衡·原名》篇,胡适撰《先秦名学史》,郭湛波着《先秦辩学史》,虞愚作《中国名学》等,才有较系统的中国逻辑思想史着作。但这些都只是断代史。建国以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受到了重视,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成立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会(1980年12月),多次召开了有关的学术会议,先后出版了汪奠基的《中国逻辑思想史》、《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周文英的《中国逻辑思想史稿》、温公颐的《先秦逻辑史》(其余时代史正在撰着中)等。
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多卷本《中国逻辑史》的撰稿工作已经完成,同时进行的《中国逻辑史史料汇编》也已陆续出版。在国外,80年代以来,逻辑史家们也力图客观地评价中国古典逻辑的地位。在日本,这方面的着作较多。在西方,一些着名的学者也对此进行研究。
如杜米特留所着的多卷本《逻辑史》就对中国逻辑作了较充分的阐述。近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用一定篇幅介绍了中国古代逻辑的成就。
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必然为推动逻辑学的研究,丰富逻辑学的教学,促进现代逻辑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问题,大致存在以下不同看法:其一认为应把哲学观、方法论和逻辑学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列为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其二认为,只以形式逻辑的发展史作为研究对象;其三认为主要以形式逻辑发展史为研究对象,但与某一逻辑思想有关的哲学观和方法论也可以加以分析和叙述。
。【阅读书目】:《中国逻辑思想史稿》,周文英着,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先秦逻辑史》,温公颐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