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65页(1250字)

又叫“医德学”。

研究医学活动中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学科。伦理学的分支。

医学伦理学以医务工作道德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包括:医德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医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医德的原则、规范、范畴;医德的社会作用:医学道德评价;医德教育和修养:医学中的动机和效果;临床人体实验的原则和允许的范围;器官移植中的道德准则;环境与健康;计划生育中的心理状态和伦理原则;医德与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宗教的关系等。

在医务实践中,医学伦理学通常要涉及到的问题是:患病者和将死亡者、多产与优生、人口与节育、流产与绝育、健康保养及其费用、有限的医药资金与药物的分配、医学上说实话与保密、行为控制、人的实验、遗传实验等方面的道德问题。研究任务是揭示医学活动和医务活动中医德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确立人们在医学和医务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回答人们在医学和医务实践中提出的种种与伦理道德有密切关系的各类问题,为开展医德教育和医德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研究方法主要是综合法、历史法、类比法。

医学伦理思想在古希腊就已经萌芽,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撰写了《希波克拉底誓言》、《操行论》等最早的医学伦理文献,对后世的医学伦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至今有的西方国家的医学界,还沿用《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医德规范的楷模。近代科学兴起后,人道主义精神成为医学伦理思想的重要原则,世界各国关于医学伦理学的着作也大量问世。

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美国医学会于1947年制定了人体实验的三项伦理学原则和医学道德准则;1966年制定了临床研究的伦理准则;1976年出版了《医学中的道德问题》一书。

中国古代的医学典籍广泛地阐述了丰富的医学伦理学思想。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当篇幅论及医德问题。

唐代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论述了医道的主要标准是“精”和“诚”。1933年,医学教授宋国宾编着的《医业伦理学》是我国的第一本医学伦理学专着。近年来,我国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1981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医学哲学》杂志等在上海召开了我国建国后第一次医学伦理学讨论会。

1984年4月13日成立的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设有医学伦理研究室。目前,国内外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1)越来越重视社会和整个人类的价值目标;(2)越来越重视整体的医学伦理问题;(3)医学伦理的传统观念被迅速更新;(4)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工作朝着探讨提高人口素质,从根本上保证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

。【阅读书目】:

《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山东医科大学《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编写组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医德学概论》,邱祥兴等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