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治思想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208页(2921字)

又称“外国政治学说史”。

研究除中国外世界各国政治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的学科。既是政治学的一门分支,又是历史学的一个部门。

外国政治思想史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1)东方文明古国的政治思想。最先进入阶级社会的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国政治思想的共同特征是:反映和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2)古希腊、罗的政治思想。古希腊是西欧政治思想的发源地,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民主派的代表德谟克利特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解释国家的起源,并提出平等、守法、节制等管理国家的思想。柏拉图是贵族派政治思想的最大代表人物,他的政治纲领记载在其着作《国家篇》(通常译为《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亚里士多德系统地陈述了古代奴隶主的政治观点,第一个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他的《政治学》、《雅典政制》两书,专门论述了政治思想的许多概念和原则。

在古希腊亦有一定影响的,是诡辩学派以及伊壁鸠鲁提出的“自然法理想论”和“社会契约”的思想,斯多噶主义提出的“灵魂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思想。古罗马时期,围绕着国家的起源、结构和形式、所有制等问题,政治思想斗争激烈。奴隶主豪门贵族思想的代表西塞罗,提出“混合政体”、“理想国”理论,直接继承柏拉图的学说。

代表破产农民和大多数平民利益的格拉古兄弟的政治思想是:均等土地、确立人民检查制度和提出人民议会制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原则。为了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把基督教宣布为国教,随之出现了奥古斯丁的“神权论”思想。(3)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中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治、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里,神学论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

着名的文艺复兴,在政治学说史上是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马基雅弗用理性和经验以及现实主义的眼光,摆脱了经院哲学和神学的束缚,成为最先把政治学说当作管理国家的科学加以确定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之一。

德国市民派的领袖马丁·路德提出“平等”和“世俗主权”的原则。瑞士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思想,在当时很有影响。

法国布丹提出的“国家主权”思想,亦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学说之一。(4)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17世纪至18世纪初,最有影响的是“自然法”(即人天生平等、自由)理论,荷兰的格劳秀斯最早提出这一思想。以后斯宾诺莎有了新的发展,并最早论证了民主制度、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思想。

洛克以“自然法”为基础,阐述了“不可转让的人的自然权力”的理论,同时探讨了英国平等派关于“分权”的思想,从理论上论证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法国的启蒙运动派继承“自然法”理论,论证了平等、自由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并将它与广泛研究国家的起源和本质、政体和形式、以及法的问题结合起来,提出共和政体理论,三权分立学说,人民代表制,选举制,监督制,罢免制等重要思想,对18世纪末的大革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着名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卢梭的主要着作《社会契约论》一书在法国流行很广。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杰斐逊和他作的《独立宣言》有显着地位。《宣言》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被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潘恩、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亦有相当代表性。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康德和唯心主义最大代表人物黑格尔的哲学、政治思想代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马克思以前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在政治思想上则代表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观点。(5)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帝国主义时期的政治思想。其中有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联主义、机会主义、现代神学主义、行为主义等流派与理论。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政治学说,产生于封建制度解体时期,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以及闵采尔的政治纲领中均有阐述。

17世纪中叶,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丹莱发表的《自由的法律》一书,首次提出“未来国家”的宪法草案。18世纪出现了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文献,有代表性的当推梅叶的《遗书》、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里的论战着作、巴贝夫的“平等会”纲领。

19世纪初,产生了着名的三大空想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他们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

19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旨在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论证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自由派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埃斯曼、德国的埃林涅克;否定“自然法”理论的法律实证主义;扬言要“推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康德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法学家什塔姆列尔;反映资产阶级侵略性的反民主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弗·尼采。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的建立,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政治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分别由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学科来研究。

西方政治思想史历来是各国学者极为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如美国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先后完成的《古代和中世纪政治学说史》(1902),《从路德至孟德斯鸠的政治学说史》(1905),《自卢梭至斯宾塞的政治学说史》(1920)这三部着作,曾是美国高等学校的教科书。

我国对西方政治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最早且成就较大的学者,当推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他们宣称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符合“圣人之道”,“微言大义”,要求借以改革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梁启超曾主办《新民丛报》介绍西方政治思想,流传甚广。

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原强》和《辟韩》,畅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902年,梁启超作《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和《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等文。我国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较早的专着,是1902年梁启超辑译的《近世欧洲四大家政治学说》及1906年严复撰写的《政治讲义》。到建国前,这方面已出版的主要着述有:《欧洲政治思想史》(高一涵编着,1926)、《西洋政治思想史》(萨孟武着,1933)、《西洋政治思想史》(孟云桥着,1946)、《西洋政治思想史》(吴恩裕着,1947)、《西洋近代政治思想史》(浦薛凤着,1944);比较有影响的译着有浮列尔的《政治哲学导论》(范用铎译,1922),波洛克的《政治学史概论》(张景昆译,1928),高桥清吾的《政治思想之变迁》(姜辅刚译,1930),美利阿姆与鲍尔思合着的《近世政治思想史》(张虹君译,1930)等。

建国以后,苏联学者的着述在我国影响较大,主要译着有费季金、凯切江主编的《政治学说史》(三卷本)(1962年法律出版社翻译出版),莫基切夫主编的《政治学说史》(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

【阅读书目】:

《西方政治思想简史》,该书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