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科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252页(1051字)

又称“性学”。

研究人类性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性科学以作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人类性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伦理学、性社会学四个部分。

性生理学是从人的生理结构方面来研究性活动的。

它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研究。从静态方面研究,就是研究人体九大系统之一的生殖系统;从动态方面研究,就是研究人的生理发展,如男性和女性的第一性征、第二性征,以及在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生理障碍等。性心理学研究两性差别、人在发育过程和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以及这种心理变化又是怎样影响性生理和性行为的。性伦理学研究两性关系和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性行为是合乎道德的,二是什么样的性观念是正确的。

性社会学研究两性生活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两性关系的正确处理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两性生活的健康、正常。

在性科学的这四个组成部分中,性社会学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性生活的全部问题都要放到整个社会中来考察,才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因此,不论是研究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伦理学,都要结合研究性社会学。

1886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埃宾出版专着《性心理病》,第一次将性的疾患独立出来进行详细的研究,为性科学的诞生作了理论上的酝酿。1909年,德国医学家布洛赫首先提出“性学”这一学科名称,并把社会科学引进性学研究。他在1912年主编了《性学手册大全》,1913年建立了第一个性学研究组织“医学性学和优生学学会”,因此被称为“性学之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性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社会上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对人类性行为实验研究的禁区被打破,对性行为的科学实验奠定了现代性医学的基础。

从60年代开始,性教育成为国际范围内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一直处于“性禁锢”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指示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把青春期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1956年出版了王文彬和谭铭勋撰写的《性的知识》。

但总的来说,性学研究仍然处处遇到禁区。自80年代以来,性科学和性教育才受到社会的重视。1982年,吴阶平主持编译的《性医学》中文本出版。1985年,阮芳赋主编、吴阶平等审定的第一本《性知识手册》出版,标志着我国性科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上一篇:妇女学 下一篇: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