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447页(1199字)

研究消费关系及其活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消费是人们消耗物质资料以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消费关系就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包括不同社会阶级和阶层、居民集团和个人在消费领域中的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消费经济学以消费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以个人消费为主体,从考察消费与生产、分配和交换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探讨消费的机制、方式及其活动的规律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消费行为。

即研究消费需求的产生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需求满足的有关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消费结构。即研究家庭的、社会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的原因和后果。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3)消费趋势。即研究社会和个人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

(4)消费尺度。其中包括对消费水平的研究,对个别消费者或个别家庭的消费水平的测定。同时还涉及对人们生活的评价,社会环境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实物消费量、劳务消费量、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等。消费经济学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研究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经济学以庸俗经济理论为基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更快地增殖资本,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要在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消费实践和消费现象的变化,揭示它们的规律性,探索在一定发展阶段上适合本国社会制度的消费模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资产阶级消费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消费倾向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界的反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资产阶级消费经济学在修改、发展和补充凯恩斯消费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并得到迅速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时,也相当重视消费经济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消费经济范畴,这是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学者从70年代末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近年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的特点、内容及其发展规律,已成为经济理论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

。【阅读书目】:

《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尹世杰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消费经济学》,厉以宁着,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消费经济学概论》,刘方棫着,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