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461页(1404字)

又称“情报经济学”。

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学科。

信息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它既存在于自然界,又产生于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在社会生产中,信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

信息具有无限增长、共同使用、再生性和知识型等特点,它发挥着与其它生产要素不同的特殊作用。

在信息化社会里,大量的和越来越多的信息成为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从事信息生产的人越来越多,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介于信息科学和经济科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20世纪40年代末,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学者克劳德·申农从通信角度考察了信息系统和信息量等问题,第一次涉及到信息的价值及其计算问题,对日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和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借鉴作用。从50年代起,信息经济学的建立是通过如下两方面同时进行的。

一方面是应用研究,即研究个别问题的信息成本与价值。如劳动力市场信息的成本与价值,以及某一特定价值的信息对价格、工资与生产因素的影响等。在应用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斯蒂格勒等人。另一方面是基础理论研究,即抽象地研究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日本学者宫泽等人对此贡献最大,提出了信息系统的评价要以管理决策的理想效益为依据的重要原理。这两方面的研究相互补充,共同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论着大量问世,有代表性的着作是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英国威尔金森的《信息经济学——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标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报经济学》、美国霍肯的《下一代经济》,等等。

1979年召开了首次信息经济学的国际学术会议。

信息经济学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目前对信息经济学有三种理解:(1)研究信息的经济问题的学问(Economies of information)。将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来考察,研究信息商品的成本、价格和价值;信息生产的成本与效益评价;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主体行为和市场均衡问题;私有信息引起“市场失败”的问题;不对称信息下刺激机制的设计原则问题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蒂格勒和阿罗。

(2)研究信息经济的学问(Informationeconomy)。信息、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与物质经济相对应的领域,其活动主要与信息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的转换有关,如邮电通信、电子计算机服务等。信息经济的研究内容主要有:测算信息经济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研究信息劳动者的划分及其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研究信息部门与非信息部门的关系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克卢普和波拉特。

(3)研究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互结合的学问(Information econo111ics)。主要研究如何把信息论及其方法推广应用到经济领域中去的一般理论问题,如信息量的经济测度问题等。

迄今为止尚未能提出统一的信息量经济测度单位,这是信息经济学尚不能形成统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原因。

【阅读书目】:

《信息经济学导论》,林德金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信息经济》,(美)波拉特着,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