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463页(1015字)

又称“经济结构学”。

研究经济结构的学科。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和组织,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结构经济学把国民经济看作是由若于层次和多种因素组成的物质实体,它们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生产关系下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构成及其运动规律。

结构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但其学说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1690年,他在《政治算术》一书中,曾对欧洲国家的不同经济构成作过剖析,提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构成对国民收入有重要影响的思想。1758年,法国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魁奈在《经济表》中研究了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大致联系和运转情况,开拓了经济结构的研究领域。克思首先提出并使用“经济结构”这一概念,对生产关系结构、生产力结构以及社会生产方式的生产和再生产结构提出了科学的、独创性的见解,为结构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前,各国都很重视结构经济学的研究。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把经济结构的研究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联系起来,从而使这一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化。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也建立了各式各样的经济结构模型。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些理论模型对于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问题并没有多大实际作用。

在我国,结构经济学是一门创建中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结构的理论和控制方法,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持续稳定发展服务。研究内容主要有:(1)经济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结构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经济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经济结构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经济结构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和结构模式等;(2)经济结构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变化规律,如产业结构、技术经济结构、经济组织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价格结构、积累与消费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内含和外延,以及不同经济结构的相互关系等。

。【阅读书目】:

《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马洪、孙尚清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国民经济结构学浅说》,朱嘉明编着,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张风波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