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617页(2637字)

又称“档案科学”。

研究档案及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档案学领域一系列分支学科的总称。

我国的档案,历史悠久。

各个朝代对档案的称谓不同。

商代叫“册”,周代叫“中”,秦汉叫“典籍”,魏、晋以后叫“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等。根据现有材料,在明末清初年间开始出现“档案”一词。

公元1680年(康熙十九年),学者汪婉在他的文章中使用了“档案”一词。1707年,杨宾在他的《柳边纪略》卷三中也有“档案”一词的记载。

对“档案”定义的表述,目前尚不统一。我国国家标准《档案着录规则》中提出:“档案: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象等形态的历史记录”。档案的属性主要有:信息属性、知识属性、价值属性,原始记录性是其基本属性。档案的作用表现为行政的稽凭,生产的依据和参考,法律的信证,科研资料,宣传教育的素材。

建国以来,全国档案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建设成为一个初具全国规模和统一管理的专门事业。全国除了各机关、部队、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外,还有从中央到省、市(地)县的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和全国几十所大专院校和业余大专学校开设的档案系或班,负责培养档案人才。

到1987年6月,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已建立有3131个各级各类档案馆,共保存有8000多万卷(册)档案文献。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历史档案(包括为数极少的唐代残档、元代档案,主要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档案)以及革命历史档案(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群众团体的档案)共达2000余万卷册;建国以来的档案约5000余万卷册。这些历史悠久、内容极为丰富的档案,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也是发展民族新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因此,管理和建设好档案事业,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研究档案及档案事业发展规律,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1)理论档案学。主要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是应用档案学的基础。

包括档案学概论(或档案学基础)、档案史、档案学史、档案法规研究等。当前应主要研究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分类、档案工作的一般规律、档案学理论体系、档案事业发展史、档案法规等问题。(2)应用档案学。运用档案学原理,阐述专业档案(或档案技术)的特殊规律。

包括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以及档案馆学、档案目录学等。档案学的分支学科,除本辞典列专条介绍外,下面几个新的门类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档案馆学。

它是档案馆理论的知识体系。

主要研究:档案馆的性质、特点、地位及其影响;档案馆的发展规律;档案馆的布局、规模、体制及档案馆的储存与利用的相互关系;档案馆网络的建没和档案馆人才的培养。

比较档案学。它是对比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时期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基本特点表现为:(1)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除哲学方法、历史法、社会学法、统计法外,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即从比较的角度,按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不同阶段和时期、不同领域的课题进行综合设计。

(2)研究内容的综合性。不仅对档案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而且也对档案事业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管理体制和制度、组织体系,以及档案事业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背景等问题进行比较研究。(3)研究范围的国际性。

主要研究两个国家以上的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

档案目录学。

研究档案着录和档案目录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基本内容是:档案目录的性质与作用,档案着录理论与方法,档案目录组织理论与方法,机读档案目录等。

为了实现档案着录标准化,做到统一着录项目、符号、顺序、格式,国家标准局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档案着录规则》。

家庭档案学。

研究家庭档案工作的知识体系。建立比较完备的家庭档案,对于家庭成员编写家谱、个人自传、回忆录、评定技术职称、治疗疾病,进行经济核算和继承遗产等,都有好处。

家庭档案可分如下类别:(1)家谱类:如遗嘱遗照、生卒日期、荣誉证书、家谱族书等;(2)教育类:如学历、学位证书,学习成绩报告单,论文着述手稿,学习奖励证书等;(3)卫生类:如病历单,医疗手册,病理照片,体检记录,疗养记录等;(4)经济类:如收支日记帐,存折,人身财产保险证书,承包合同,契约条文等;(5)文件类:如落实政策时的文件,聘书,日记,备忘录,名片等;(6)音像类:如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资产阶级档案理论,是伴随档案工作实践不断深化而产生的。1821年,法国创立了档案学院逐步开始了对档案工作、文书学等的专题研究。以后,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建立档案学校,促进了档案学的研究。

我国档案学的学科建立,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国家机关中推行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一些学者陆续出版了一些关于档案学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及专着。其代表作有何鲁成的《档案管理与整理》和殷钟麒的《中国档案管理新论》。1940年,在湖北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内,附设了档案管理专科。此外,重庆崇实档案学校也办过档案学教育。

目前,档案学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愈来愈多地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交叉,并广泛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建筑学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门边缘学科;(2)与文书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的渗透加强,档案、文书、图书、情报等文献一体化的步伐加快;(3)理论知识渐渐完善,学科门类增多;(4)现代科学技术在档案工作中广泛应用;(5)计量档案研究有一些突破,中国档案学会于1981年成立。学术刊物主要有:《档案工作》、《档案学通讯》等。

。【阅读书目】: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吴宝康着,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