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682页(1464字)
研究电化教育现象和客观规律的学科。
电化教育是指运用电化媒体传递教育信息,以作用于受教育者,并获得教育效果最优化。电化教育所用的电教媒体,通常叫做电教工具。其中将电教器材称为硬件,将电教教材、资料称为软件。电化教育学的研究客体是各种电化媒体在教学、教育活动中的科学运用,教师、学生的教与学在电化教学中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电化教学过程各种理论、方法,因而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物理学、生理学、电子技术、工程技术、计算技术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的有关知识共同构成了电化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主要是:(1)电化教育基础理论。
包括电化教育的特点、作用及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电化教育的理论体系,电化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电化教育发展史,各国电化教育的比较研究等。(2)电化媒体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
包括各种电教器材的功能和教育特点,电教器材的发展史及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电教器材使用中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特征,电教器材的选型与标准化、系列化,电教器材的维护等。(3)电教教材的编写与建设。包括电教教材的特征、编制原则,幻灯、录音、电视、电影等不同类型电教教材的设计、制作与评价,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等主要学科电教教材的编写要求及加工、制作过程。(4)电化教学法。
包括电化教学的原则、基本环节,各种电教媒体的教学法,各科电化教学法,电化教育效果最优化实现的途径及评价标准。(5)电教科学管理。
包括电教管理的一般理论,电教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素质,电教的人事管理、器材管理、教材与资料管理等。
电化教育萌芽于19世纪末期。
19世纪90年代,幻灯开始被引入教育领域。20世纪初,发展到无声电影。
美国成立了《全国视觉教育学会》(1920)、《美国视觉教育协会》(1922)等学术团体,并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视觉教育的书《学校中的视觉教育》(1928)。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广播开始设有教育节目。
30年代,有声电影和电视成为“视听教育”的最早工具。40年代,进入教育领域的媒体有录音,包括唱片录音、钢丝录音、磁带录音。50年代,语言实验室和程序教学机同世。60年代,闭路电视和录像系统也被应用于教育。
70年代,电化教育进入系统发展阶段,电子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传播教学系统等,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电化教育”一词正式出现于1936年。但在这以前,有一段萌芽时期。我国拍摄的最早的教育影片,当推1920年成立的国光影片公司的《育童教育》、《女子体育》等;南京金陵大学是我国推行电化教育最早的学校(从1922年起);1932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是我国最早的群众性电化学术团体。1936年,我国最早的电教刊物《电化教育》在上海创办。次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友松的《有声教育电影》,这是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专着。电化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电化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形成的。目前,华南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已开设电化教育的系(科)或专业,并出版了一批教材和专着。
。【阅读书目】:《电化教育概论》,梁育腾等编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电化教育学》,南国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电化教育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