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控制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681页(941字)

又称“控制论教育学”。

用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控制现象的学科。介于教育学与控制论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控制论把教育看作是传递知识经验的有组织的功能系统。

其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知识。

其系统情况复杂,如现代综合性大学,规模一般都很大,拥有师生员工数万人,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系、所、中心,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古今中外的图书资料,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其系统的运动也体现为一定的过程——教育过程,而教育过程又是在两个子系统(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及其关联中进行的。

两个系统的行为序列概括为: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与辅导、考试。单就课堂教学而言,它就受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材、教学目的、学生心理结构和反映外界影响的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制约。

教育控制论的任务就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寻找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从时间和经济等方面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其方法是,通过使用模型来模拟教育过程,进而又使模型数学化,把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看成信息的传递和储存,应用反馈概念,研究最合理的概率分布,使其系统功能的发挥达到最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础理论,重点是运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分析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系统理论、教育信息理论、教育控制理论等。(2)应用技术知识,包括教育控制工程、教育信息工程、教育系统工程等。

教育控制论是一门新兴学科。1961年,苏联学者兰达把控制论的概念引入教育领域,以解决程序教学问题。最早的有关专题论文是联邦德国的控制论学者赫尔·弗兰克于1962年发表的《教育学的控制论基础·信息心理学入门及其哲学、数学和心理学基础》。

他于1984年10月出版的专着《未来教育科学的基础教程》,系统地论述了教育控制论的产生、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在我国,建立教育控制论这门学科是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李诚忠在1979年8月提出的。至1986年,已召开了3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

。【阅读书目】:

《教育控制论》,李诚忠、王序孙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