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752页(605字)

研究人的心理的变化引起生理的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心理生理学同生理心理学一样,都是以心身关系,即人的心理变化与生理变化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但心理生理学的研究走向同生理心理学相反。

生理心理学是以生理变量为自变量,以行为或心理变化为因变量进行研究。

心理生理学则是用人为的方法使人产生某种心理或情绪的活动,然后观察其生理变化,推测或假设某些中间的过程。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因素对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如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一些器官的生理变化——心脏搏动的节律、皮肤的汗腺活动、呼吸周期、血管和胃的收缩等。研究方法主要是测量法、描记法、实验法和观察法。研究心理生理学常用的主要仪器是多道生理描记器。运用这种仪器,研究者可以同时记录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的指标,如心电、脑电、皮电、肌电、血压、血容量、心率、呼吸率等。

心理的变化引起生理的变化这一现象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如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羞愧而脸红、害怕而面如土色,都是因为羞愧、害怕这些心理状态引起了脸部微细血管内血容量的变化而产生的。但心理生理学成为心理学的正式分支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1960年,美国的R·C·戴维斯等学者组成了心理生理学研究会,创办了正式的《心理生理学》期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