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67页(1379字)

以世界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世界语是一种流行最广的人造的国际辅助语,我国最初译为“爱斯不难读”、“受世语”、“万国新语”。我国现在使用的世界语这一名称,是当时日本的译名。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1905年,出版有《世界语基础、一书。

世界语具有如下特点:(1)语音和字形很有规律。是以拉丁字母拼写的。

共有28个字母,包括5个元音,无字母多音或多字母一音的现象。任何多音词,其重音总是落在倒数的第2个音节上,书面语和口语相一致,发音清楚,音调优美。

只要能读出这28个字母,就可以拼读出任何词语和文章。(2)语法简明。全部语法归纳为16条。用不同的词尾表示词性,变化简单而有规律。

许多民族语的动词变化烦琐又复杂,世界语的动词变化,共归纳为12种词尾,互相结合,就可表现出复杂的时态。(3)词汇结构分为词根、词尾等部分。

词根的基本概念不变,以词尾区别词类,一目了然。博采各种语言的附加语、接头字、接尾字,合成和派生出新的词汇,大大缩小基本词汇的需要量。(4)词根大部分是国际上通用的词汇。例如Kowunismo这个词,凡是学过任何一种西方语言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共产主义”。

因此,凡是学过西方语言的人,学起世界语来就很容易通达。反过来说,凡是学了世界语,再去学其他西方语言,也容易学懂。外围进行过不少试验来检查世界语的表达力,认为它能表达各民族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

由不同的民族语言译成世界语的许多文学作品,其艺术表现力也是世所公认的。1954年出版的第4版《世界语大词典》共有7866个世界语根词,从这些根词可以获得8万个单词。美、英、法、意大利、芬兰等已将世界语正式列为学校的一门课程。

世界语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大概有3个来源:一是俄国商人经常来往于哈尔滨至海参崴之间,并在哈尔滨教授世界语;二是一批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世界语后,回到上海传授;三是法国留学生华南圭主创办中文和世界语合刊的《世界语文学科杂志》。

我国学者中,蔡元培于1908年间在德国自学世界语;1912年任教学总长时,下令全国师范学校开设世界语选修课,并在教育部内开世界语夜校;1921年创立北京大学世界语研究会,他兼任会长;1922年,他邀请俄国盲人、世界语者爱罗先珂到北京,教授世界语;以后又与吴稚晖等创办了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

而林振翰则是最早汉译世界语的人,他译出柴氏的《世界语》于1911年由上海科学会编辑部出版发行,并于1913年再版,以后他又编写了《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等。

30年代,我国进步世界语者成立了“中国普罗世界语者联盟”,创办了《中国无产者世界语通讯》月刊等。1937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鲁迅艺术学院都举办了世界语讲习班,还成立了“世界语协会”。

1951年,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在北京成立,出版了对外世界语刊物《人民中国报导》。在60年代,全国有多所大学增设了世界语选修课。1980年8月5日,国际世界语协会(1908年4月28日成立于瑞士)接纳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为国际世界语协会团体会员。

。【阅读书目】:

《世界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