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锦地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203页(1458字)

【概况】:

异名 一朵芙蓉花(《岭南采药录》),文钱红(《陆川本草》),金线吊芙蓉(《南宁市药物志》)。

基源 为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锦地罗的全草。

原植物 锦地罗Drosera burmannii Vahl,又名落地金钱(广东),金雀梅(福建)。

形态 多年生草本,无球茎。叶基生,多数层层旋叠如铜钱,叶片倒卵状匙形,长6~10mm,宽约6mm,边缘密生红色长腺毛,基部渐狭成柄;托叶膜质。

花茎1~3,柔弱,无毛,自叶丛抽出,高6~22cm。总状花序狭长,花梗长约3mm;苞片小,钻形;花萼钟形,长3~3.8mm,裂片5,狭卵形;花瓣5,白色,倒卵形,长约4mm;雄蕊5;子房近球形,无毛,花柱5,具流苏状柱头。

蒴果背裂,种子多数。花期5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3页.图1875)

生境与分布 生于低湿草地或山坡草地。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 4~5月采收全草,剪去花茎,晒干。

鉴别 干燥全草叶片倒卵状匙形,黄褐色,菲薄,边缘密生红色腺毛,托叶流苏状。全部叶片重叠挤压,呈铜钱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扁块,直径约15~24cm,厚约5~8mm。底部棕褐色,有残存黑褐色线形的根;边缘红色、毡状,摸之疏松;顶面枯黄色,中央残存1~3朵花茎的基部;花茎纤细,黄褐色,很少带有花朵。气微,味淡。

以朵大、边缘红色,无泥屑杂质者为佳。

【药性】:

性味 甘、淡,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②《陆川本草》:“淡,凉。”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苦,凉。”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化痰消积。

主治 痢疾,肺热咳嗽,咽喉碎痛,小儿疳积,耳内流脓。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肠炎,痢疾,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小儿疳积。” ②《生草药性备要》:“有红白二种,红治红痢,白治白痢,煲瘦肉食汤;作茶饮治小儿生疳。” ③《本草求原》:“解积毒,理疳积。” ④《陆川本草》:“消炎,去腐。治小儿胎毒。喉烂,溃疡。

” ⑤《南宁市药物志》:“治内伤热咳,肺劳咯血,耳内流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福建药物志》:“治感冒发热:小毛毡苔、鲜一点红各30g,水煎,加冰糖适量服。” ②《福建药物志》:“治急性肝炎;鲜小毛毡苔60g,金钱草30g,水煎,加红糖60g服。” ③《福建药物志》:“治五淋:鲜小毛毡苔60g,鲜茅根30g,水煎服。”

食疗 《福建药物志》:“治乳糜尿:鲜小毛毡苔60g,同小肠、食盐少许同炖,露1宿冷服。”

注 小毛毡苔系锦地罗同属植物亦作锦地罗入药(《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一篇:锥栗果壳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