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76页(1881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乌鲗科动物曼氏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贝壳;别名海螵蛸;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氯化钠及镁等;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用治妇女崩漏下血,多配伍茜草、棕炭、五倍子等,如固冲汤。治肺胃出血,常与白及等分为末服,如乌及散;单用研末外敷,可止创伤出血。用治遗精,多配伍山萸肉、菟丝子、沙苑子等同用;治妇女赤白带下,可配伍白芷、血余炭等,如白芷散。用于胃痛吐酸,多与贝母同用,如乌贝散。用治湿疮湿疹,可与黄柏、青黛等研末外敷;治溃疡多脓,可单用研末外敷,也可配伍煅石膏、煅龙骨、枯矾等研末外敷。
〔本草撷英〕 本经: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瘕,无子。
别录:惊气入腹,腹痛环脐,阴中寒肿,又止疮多脓汁不燥。
甄权:止妇人漏血,主耳聋。
日华子本草:疗血崩。
时珍: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研末敷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汤火伤,跌伤出血。烧存性,同鸡子黄涂小儿重舌、鹅口,同蒲黄末敷舌肿血出如泉,同银朱吹鼻治喉痹,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脓及耳聋。
〔名医心得〕 周慕新:哮喘 治疗哮喘的关键在于消除其宿根,即消除气道之痰,伏痰尽消,哮喘自平,虽感外邪或气候变化亦多不再复发。常用海螵蛸500克,研细面,以枣泥为丸,梧桐子大,2~3岁小儿服6~8丸,4~6岁服10丸,7~10岁服12丸,10岁以上服15丸。坚持服4、5个月,对于虚证哮喘,确有良效。[1]
刘赤选:慢性肝病 《本草经疏》云“乌贼鱼骨,味咸,气微温无毒,入足厥阴、足少阴经……咸温入肝肾,通血脉而祛寒湿……入肝胆,舒营气”。故对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疗效。临证常与茜草伍用,疗效尤佳。[2]
张羹梅:萎缩性胃炎 本品为制酸药,常用于溃疡病的治疗。用于萎缩性胃炎旨在通过胃酸分泌降低,给机体造成一种刺激,促使机体本身的代偿作用,在健脾养胃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胃酸的分泌。若单依靠外源补充增加胃酸,其结果将变为抑制自身胃酸的分泌,分泌腺将进一步萎缩,无益于治病。本品治溃疡酸多常用,是安其标,治疗萎缩性胃炎用本品是先治其本。同一药物,治疗目的则远矣。[3]
魏长春: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府实证少见,故以疏理肝胆滞气为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本品,疗效满意。[4]
丁化民:白内障 丁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喜用乌贼骨,认为本品为厥阴肝经血分药,既能通血脉,又能滋补肝肾,主治目翳内障,有较好疗效。[5]
〔药理与应用〕 乌贼骨所含的碳酸钙,可作制酸剂用。
〔剂量用法〕 内服5~9克,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按语〕 乌贼骨味咸温、质涩性燥,功能收敛燥湿、止血、止带。因其可作制酸剂,故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胃炎、溃疡病胃酸过多等。因本品性温燥,能伤阴助热,故阴虚多热者不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编委会.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482
[2]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肝炎肝硬化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292
[3]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胃脘痛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196
[4]浙江省中医院.魏长春临床经验选辑,浙江科技出版社,1984:41
[5]萧森茂,等.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