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030页(5317字)

将自有人类活动以来的世界作为全球性历史过程来研究的历史学科。

世界史学科的任务是阐明全人类的历史如何随社会的发展,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逐步汇合成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今后发展的方向。世界史学科包括世界通史和国别史两个部分。目前,世界通史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但国内外史学界讨论了有关世界通史体系的重大问题,其中主要是;(1)关于世界通史的分期。

在世界通史分期问题上存在许多争议。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学者把人类历史分成“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阶段。西方史学家大都采用这种三分法。但在具体的断限时间上,西方学者之间有很大的争议。例如,17世纪末叶,德意志史学家克里斯托夫·凯勒尔在他所着《世界通史》一书中,以罗帝国的政事为中心,将公元306年君士坦丁大帝即位作为“古代”和“中世纪”的分界线,而把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和“近代”的分界线。

到19世纪,西方史学家均认为西罗马帝国灭亡是“古代”、“中世纪”之分界线,但关于“中世纪”的下限,仍争论不休。

有的主张断在公元1321年人但丁逝世,有的主张断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来,西方史学家把当代史称为“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史学者接受了国外史学界这种沿用已久的而且被公认的分期方法,并把这种分期方法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发展的理论结合起来,使这种分期方法科学化。

这样,“古代史”基本上是原始公社时期和奴隶社会时期的历史,“中世纪史”基本上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近代史”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历史,而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的历史,则属于“现代史”的范围。目前各国学者的世界通史着作大多采用这种分期观点。(2)关于世界通史研究的内容范围。西方史学界的世界通史着作受“西欧中心论”影响,片面强调对“西欧文明”的研究。

苏联和中国的世界通史着作则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没有一根统一的主线来统帅整个世界通史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从而,研究世界史各个阶段的内容范围是不统一的。总的来说,关于世界古代史的研究牵涉的内容较广,基本上以社会史为主线,包括生产工具的发展、科技发展、经济生活、政治制度、王朝战争等。

关于近代史,涉及的面较窄,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一般成了重大的阶级斗争事件的铺垫与背景;片面地将几乎所有历史过程纳入到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殖民地掠夺、民族解放运动的政治史和阶级斗争史的框架之中。至于现代史,牵涉的内容的面就更狭窄了,一切事件、过程都纳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反帝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了革命史的框架之下。近年来,针对这种主线与内容之间的不统一,国内史学界提出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统一运动作为世界通史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多层次的阐述,以便通贯古今世界历史的全过程、统帅世界历史全貌,全面、完整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寻找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关于世界历史的中心。西方学者最初在研究世界历史时,便把西方当作世界的中心,他们把整个世界的历史归结为“欧洲的扩张”。近年来,西方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世界历史中心理论。

例如,美国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提出了“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以欧洲作为世界资本主义的核心地区,然后,侧重研究“核心地区”、“半边缘地区”、“边缘地区”、“外围地区”之间的联系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在世界历史的上古和中古时期,世界文化的发展呈多元性,不存在统一的中心;在有史以来的6000多年的时间里,只有在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20世纪初年,西欧才处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前列,故将西欧作为整个世界历史的中心是不符合实际的。

世界历史着作的撰写必须恰如其分地叙述世界各族人民的历史,使之在世界史中占到应有的地位。

世界史这门学科的产生可追溯到古代。

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历史学家试图在国别史基础上写出综合性的世界史着,例如,希罗多德(前484-前425)写的《历史》中,就包括了他所知道的“世界”的历史。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史着只是涉及了几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不是真正的世界史。在资本主义兴起、地理大发现以后,真正的世界史研究才开始。但是,如前所述,西方史学家在研究世界通史时,是以西欧作为世界历史的中心的,因而他们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科学的世界史研究才开始产生。建国以来,我国史学工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借鉴苏联史学界的成果,逐步创立了世界史学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96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一良等主编的《世界通史》(4册),1974年,出版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简明世界史》(3册)。北京大学等大学开设了世界史专业,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设有世界史研究机构。

从整个世界来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史学科发生了急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系列促进世界史学科发生急剧变化的条件:(1)世界各部分的密切相互关联与影响加强,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到处造成新的社会模式和知识模式;(3)欧洲的重要性降低,苏美崛起形成压倒优势,亚洲和非洲兴起;(4)传统的自由民主体制解体以及与19世纪迥然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势出现。

在这一形势下,西方史学界在对世界史的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

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传统的政治史和经济制度史的研究扩大到社会史、新经济史、城市史、地区史以及一些过去被忽视的领域;从上层人物转向下层群众;从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研究扩大到以亚非拉美以及整个第三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把世界视为整体从全球角度研究“世界社会”的宏观史学;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相结合,开辟了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等新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世界史的新途径;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带来的世界史研究计量化,等等。由于世界史本身内容的庞杂,国内外史学家在进行世界史的通史性研究的同时,还进行断代史研究。在世界史这一大的学科下形成了若干断代史学科:

(1)世界上古史。

又称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历史。

从全世界看,原始社会始于二三百万年前人类社会的形成,终于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奴隶社会始于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终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世界上古史作为一门世界史断代史学科,其任务就是运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叙述与阐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对原始社会的研究是以全世界作为背景,从世界整体上来进行。

对奴隶社会的研究,则主要是通过几个文明古国,即古代的埃及、西亚、印度、希腊和罗马进行的。世界上古史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类原始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特征,氏族制向奴隶制的过渡,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奴隶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结构与阶级斗争,奴隶社会时代形成的各文明点和大帝国,奴隶社会发展的成就,等等。

世界上古史学科有一个显着特点,即与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有密切联系;有许多地区的历史是靠考古发掘的资料建立起来的;有的文明通过考古发掘才为世人知晓;考古学不断改变着关于世界上古史的概念,丰富我们关于上古史的知识。

例如,有的已被我们认识的文明,因考古学的发现而提早上千年。

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世界上古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出版了《世界上古史纲》等专着,翻译了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的斯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世界上古史学名着,以及苏联学者关于世界上古史的着作,例如苏联科学院编写的《世界通史》(第一、二卷)、柯斯文的《原始文化史纲》。但是,在世界上古史的某些领域,如埃及学、亚述学等,我国还处于落后状况。

(2)世界中古史。又称世界中世纪史。

研究的对象是世界范围内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就全世界而言,各国封建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按史学界一般观点,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首先进入封建社会。但国外史学界一般是把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分别作为中世纪的起点和终点。

世界中世纪史的任务,就是在研究各国、各民族封建社会的具体状况的基础上,揭示封建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并以此丰富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体来说,世界中古史研究的内容包括:封建生产关系的特征及其在东方和西欧的不同表现,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与阶级斗争,资本主义萌芽,各封建国家的政体,中世纪的宗教,西欧的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等。我国中古史研究的基础比较薄弱,基本上是建国以后才形成学科。

出版了一批专着,如周一良等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古部分)和朱寰主编的《世界中古史》;出版了一批译着,如(苏)科斯敏斯基等主编的《中世纪史》(第1卷)、波梁斯基的《外国经济史》(上册),以及许多国别史、地区史和专史着作。1978年,成立了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

(3)世界近代史。

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世界历史。学术界一般认为,世界近代史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止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这将近280年的历史,与以前的几个历史阶段相比是最短的,但内容又是最丰富的。一方面,资产阶级把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成长及其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又决定着整个人类崭新发展阶段的到来。世界近代史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1870年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前夜,这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主义制度,确立并发展成为世界体系的时期。第二个时期,从1871年巴黎公社到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最后形成的时期。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具体来说包括下述8个方面的问题:①资本主义在欧美诸国的胜利和确立;②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诸国胜利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准备前提和条件的过程;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初步发展;④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生和发展;⑤帝国主义的形成;⑥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阶段的开辟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⑦第一次世界大战;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我国学术界研究世界近代史的成果,在通史方面,有周一良等主编的《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刘祚昌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在专史方面,有《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史》、《近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在地区史方面,有《拉丁美洲史稿》、《东方各国近代史》等。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热烈讨论了许多新的课题,主要有:关于资本主义近代化问题,近代东西方历史的比较研究,关于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关系与作用,帝国主义形成及其特点,等等。

(4)世界现代史。研究的对象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到80年代的世界历史。

世界现代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现代世界存在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内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这些矛盾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际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领域的表现。世界现代史一般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而分成战前和战后两个阶段。

世界现代史学科主要涉及这两个阶段的下述5个问题:①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②帝国主义国家不平衡发展的加剧。③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主义国家的兴起。④战争与和平的交错。

⑤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相对于世界通史的其他断代史而言,世界现代史最显着的特点在于,它和现实联系最为紧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最有现实的意义。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十分重视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史,更是予以高度重视,不仅成立了各种专门研究机构,而且在高等学校和普遍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充实了这一时期的内容。在我国,世界现代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前的历史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对于战后的研究尚处于草创阶段。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及几个主要大国,对于亚非拉广大地区、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以及对于全球角度的宏观研究,都比较薄弱。

。【阅读书目】:

《世界中世纪讲义》,齐思和着,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简明世界近代史》,沈铄之着,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世界通史》(4册),周一良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世界上古史纲》(上、下册),本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世界现代史》,本书编写组,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