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04页(967字)
【生卒】:1878—1965
【介绍】:
中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开拓者,亦是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字任之。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
黄炎培在任江苏省教育会常任调查干事时,走遍皖、赣、浙、鲁、冀诸省,目睹当时教育与生活、生活与劳动严重脱节的现象。他曾到美国考察教育,对其职业教育印象很深。回国后说:“观其职业教育之成绩,益觉我国教育之亟宜改革”。从此,他先在江苏省教育会内设立了职业教育研究会,提出沟通教育与职业的主张,并联合当时教育界、实业界人士蔡元培、穆藕初、宋汉章等四十几人,于1917年5月6日在上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并定其宗旨为:“同人鉴于方今吾国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无过于生计。根本解决惟有沟通教育与职业。同人认此为救国救社会唯一方法。”同年10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表了宣言书和该社社章,把“推广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使教育“为适宜职业之准备”。关于职业教育的定义,他们认为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其分类,则有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家事教育、公职教育、专业教育等六项”。
在此之后,黄炎培兴办了中华职业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等校,开展正规的职业教育。并在中华职业学校创办时,为该校题词“劳工神圣”。与此同时,他还根据社会的需要,举办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和补习日校、夜校;先后在上海、桂林、武昌、重庆、昆明、贵阳等地设立了职业指导所;在昆山、苏州、上海、镇江和浙江、苏北等地建立农村改进试验区,把职业教育推向深入。他不仅兴办职业教育,也建立了比乐中学、建庆中学、位育中学、位育小学、中华小学等普通中小学。在这些学校中把学生培养成“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有用之材。
抗日战争期间,黄炎培曾任国民参政员,1940年参与发起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