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053页(1343字)

研究非洲地区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语言、文字、科学、文化等问题的国际性专门学科。

非洲全称为“阿非利加洲”,是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居民主要为黑种人、阿拉伯人。此外还有少数黄种人、欧洲白种人。

居民多数信奉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少数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非洲人民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早在6000年前,尼罗河流域就兴起灌溉农业;在中非的乍得湖流域,农耕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西非的尼日尔河流域、东非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等亦以其历史悠久的农业闻名于世。

但是,长达4个世纪的奴隶贩卖和近百年的殖民统治,把非洲变成“黑暗大陆”,成了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大洲。20世纪中叶以后,非洲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解放、反对种族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非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非洲的历史。非洲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完全形成的人”的最早的地方,也是发现使用石器最早的地方。对非洲漫长的历史要探讨的问题很多,其中有:非洲史史料、西非国家制度的形成,奴隶贸易及其在社会和人口方面所产生的后果等。(2)非洲的人类。

非洲的种族分布复杂,全世界有近2500个民族,其中1/4集中在非洲。由于非洲的黑人最多,对于黑人究竟起于何处一直是个没有完全弄清的问题。过去曾认为起源于西非。据最新研究,非洲黑人最早的家乡不在西非而是在南非。

(3)非洲的语言。非洲的语种差异很大。

黑人中,苏丹黑人讲苏丹语,班图黑人讲班图语。地中海族人大都讲阿拉伯语。

埃塞俄比亚人讲阿姆哈尔语和索里语。马尔加什人讲马尔加什语。开普有色人讲尔语或英语。需要研究上述语种的语源、语言、语法等。

非洲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的。1917年,《西非》周刊在英国创刊。1926年,国际非洲学会(IAI)在伦敦成立。

1929年问世的《非洲》季刊,是西方较早的非洲学刊物之一。

苏联在1959年建立了非洲研究所。国际非洲学家大会于1962年在加纳阿克拉成立。

我国对非洲的了解历史久远。公元7世纪中叶至8世纪末之间,唐朝和大食(阿拉伯帝国)之间有频繁的使节住来。

太平广记》中关于“昆仑奴”的篇章就是对黑人艺人的描写。

对非洲有关情况的记述,除正史外,着名的私人着作就有许多,诸如唐代杜环着于762年之后的《经行记》、段成式约着于850-860年间的《酉阳杂俎》;宋代周去非约着于1163年的《岭外代答》、赵汝适着于1225年的《诸番志》;元代汪大渊着于1350年的《岛夷志略》、刘郁的《西使记》;明代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等。对非洲问题的系统研究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1962年,杨人楩在北京大学首次讲授非洲史课。

全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于1979年成立,随后,又成立了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西亚非洲研究所。

。【阅读书目】:

《非洲通史》,该书编写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非洲大事年表》,丹林编,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