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147页(1193字)

研究中国各民族的族属渊源,民族构成,各民族间的关系及一切制度的发生、发展、消亡历史过程的学科。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56个兄弟民族。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意义在于: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根源于多民族演变发展的结果。

我国历史上不少民族曾建立全国性政权,成为统治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广,其居住面积占全国疆域一半以上,他们的活动和斗争史,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疆域史等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间长期杂居共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建立了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通过研究,才能明了汉族发展中与四周诸族关系,正确反映我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内容包括:(1)民族史基本理论。

如中国民族史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基本规律,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中国民族关系史、史学史等。(2)古代民族史。

匈奴史、鲜卑史、柔然史、突厥史、渤海史、契丹史、女真史、西夏史、厄鲁特史、百越史、南诏史、大理史等。

(3)现代民族通史。如蒙古族通史、维吾尔族通史、藏族通史、满族通史、彝族通史、壮族通史等。(4)民族现代史。

如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史、少数民族解放斗争史,等等。(5)民族专史。

如少数民族政治史、少数民族经济史、少数民族哲学史,等等。(6)跨国境民族史、边疆史、地区史。

如西北地区民族史、西南地区民族史、西藏地区民族史,等等。

我国的史籍有较多关于少数民族的历史记载。

《二十四史》“四裔传”的类目,是专门记述各兄弟民族历史的篇章。一些国别史、地方志及古代人的笔记文集,亦包含丰富的民族史内容。

降至近代,出现了“民族史”这一专门术语,并逐步进行中国民族史的系统研究。梁启超着有《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其后,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等人,相继以《中国民族史》为题出版专门着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一些历史学者开始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方法研究民族史,如吕振羽着的《中国民族简史》,民族问题研究会编的《回回民族问题》。

50年代中期开始,党和国家集中力量组成16个调查组,对全国所有少数民族进行全面调查,并搜集各种文字资料和历史文物,编纂了50多部民族简史(陆续出版),拍摄了一批民族资料影片,整理、翻译和出版了少数民族文字的古代文献。在民族考古方面新发现一大批少数民族的遗址、墓葬、碑铭和铜鼓等文物。

目前,我国民族史的学术团体主要有:中国民族史学会(1983年4月成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百越民族史研究会、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等等。

【阅读书目】:

《中国民族史》,吕思勉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民族考古学 下一篇:中国民族关系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