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慑理论”模型
书籍:犯罪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犯罪学辞典》第479页(391字)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A·B·安德森、A·R·哈里斯、J·米勒共同提出的一种阻止犯罪因素的数学模型。
模型包含10个变量:犯罪类型(共6项)、犯罪所冒风险程度(取值0-100)、可能被监禁年数、可能被罚款数额、犯罪后可能的收益。模型的数学表述式为多元回归方程(Y=a+bx1+Cx2……+kx10),用以分析求得主观犯罪的可能性(Y,取值0-100),即判断各种犯罪因素对某类人犯罪可能性的影响程度,以及相同犯罪因素对不同类人的影响程度。例如,可以判断犯罪收益对人影响的程度与犯罪可能性增加的幅度之间的相关性有多大;判断犯罪风险程度同犯罪可能性、监禁年数多少同犯罪的主观可能性的增减等变量关系。
这一模型所存在的理论缺陷是,犯罪的动机不能简单归结为收益与受罚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简化只能说明犯罪动机的部分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