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157页(301字)

也称“反”、“翻”,又称“切”。

汉末出现的一种注音方法,即用两字拼注某一字的读音。两字中在前的叫反切上字,在后的叫反切下字。反切上字要与被注字同声母,反切下字要与被注字同韵母,并同声调。

拼读时,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如“田,亭年切。”“亭”与“田”同声母,“年”与“田”同韵母并同声调。取“亭”的声母及“年”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起来即“田”的读音。如用现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这个反切,即:田tián←亭t〔íng〕加年〔n〕ián。

这种方法有用字多及拼合不便等缺点,但在古代则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其出现表明当时人已能分析语音结构,意味汉语音韵学之萌芽。

上一篇:介词 下一篇:勾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