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261页(196字)
亦称“新婆罗门教”。
在婆罗门教基础上加以改革而形成的印度宗教。公元前4世纪前后,婆罗门教衰落,开始吸收佛教、耆那教的一些教义和民间信仰,到八九世纪,形成印度教雏形。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仍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
以《吠陀经》《摩诃婆罗多经》等为主要经典。
后逐步分为毗湿奴教、湿婆教与性力派三大教派。19世纪后,亚洲、非洲及其它地区也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