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300页(304字)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

有,指有形,有名;无,指无形,无名。最早提出的是老子

《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魏、晋时期围绕“有”与“无”,展开了激烈论争,何晏、王弼等“贵无”派,认为世界万物由“无”而生,“无”是精神性本体。裴頠、郭象等“贵有”派,认为“道”是万有的总体,“物各自造”,“造物者无主”,在万有之外,没有派生万物独立的“无”。北宋张载认为“有”“无”是太虚之气存在的不同形式,气聚,则为“有”,气散,则为“无”。

“无”即太虚,太虚即气。“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朱熹认为“无”即“太极”,即“理”,即宇宙本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

上一篇:过房 下一篇: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