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三品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618页(313字)

唐代韩愈的人性学说。

是董仲舒“性三品说”的继承和发展。认为人有“性”与“情”之区别,“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

性的具体内容为仁、义、礼、智、信等五德,人人具有,但天生有差异。按差异程度,可分为上、中、下三品。

情的具体内容为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随着人性三品的差异,人情也有三品:上品之情完全符合封建社会道德原则;中品之情基本符合;下品之情,任情而动,则不符合。

但通过教育,上品可以“就学而愈明”,下品可以“畏威而寡罪”,从而达到“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的目的。性三品说到宋、明时仍有很大影响,为宋明理学提出“气质之性”、“天理人欲”之说开了先河。

分享到: